面妆即古代妇女面部的装饰,《左传·昭工》有言:“女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可见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女子容貌的重要性。中华面妆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文面”,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后,到唐代,已经是是我国古代妆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经济实力强盛,思想文化开放的朝代,唐代女性对美的关注与追求是史无前例的,其面妆从内容到手法,再到用料等各方面,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并形成了反映当时人们审美观念与社会文化风貌的艺术风尚。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解析田英章先生楷书单字。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楷书字汇里摘取制作的,已解析过的字请在本公众号里查阅(查询方法)。粧 zhuāng:左右结构,左收右展。左部“米”旁斜势抗肩,不要写宽。
“云想衣裳花想容”,衣服与妆饰,是我们近距离接触古人生活的两扇门。古代女子如何装饰自己的面庞呢?以下是古代女子的几种化妆技法,让我们一起进入古人的审美世界吧。敷粉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随后又发展出铅粉、紫粉、珍珠粉、干粉、水银粉、檀粉、香粉等丰富的妆粉。
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不能看戏的时候,陈爱莲喜欢绕到剧院后面化妆间的窗户外,趴在窗户上看演员化装。”请问其中的“化妆”用得是否妥当?魏礼成读者:“化妆”指用化妆品美容。例如:她每天早上先稍微化妆一下,然后再去上班。
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是浚县最热闹的时候。社火表演前,演员们都会前往指定的地点化妆。整个化妆过程中,演员们或兴奋地讨论表演细节,或好奇地看着镜子里逐渐变化的自己,欢声笑语不断。等妆扮完毕,他们仿佛穿越时空,成为了社火故事里的主角,迫不及待地要登上舞台,展现风采。
如果说唐代女性在服装的穿搭上自由奔放,个性十足,那么,在她们娇躯最重要的部分——面部,她们所引领的妆饰潮流更是大胆而前卫,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恨妆成》,通过对一位唐代丽人晨起梳妆的精致刻画,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位开帷对镜傅粉施朱的美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