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2025‘梅’好时光 万‘巳’如意 请到梅州过大年”系列活动之“嘉应古城闹元宵”在梅州市梅江区嘉应古城、院士广场举行,非遗巡游、歌舞表演、烟花秀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欢度元宵的喜庆氛围。
2月12日元宵之夜,“梅‘好’时光 万‘巳’如意——请到梅州过大年”系列活动最后一站“嘉应古城闹元宵”在梅江区嘉应古城、院士广场举办。一场集非遗巡游、歌舞展演、烟花秀于一体的文化盛会吸引了上万名市民游客。千人方阵尽展非遗风采18时,嘉应古城锣鼓喧天,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2月24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在我国有种说法:“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特别重视闹元宵。而在梅州,元宵节向来是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烧火龙表演配合四散烟火,十分震撼人心。
火树银花不夜天,客都民俗乐无穷。“灯”被客家人赋予了“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2月12日是正月十五,也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在客家地区元宵节并不仅仅是正月十五这一天,而是以正月十五为主的一个周期。
1月24日上午,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2025年“非遗过大年”活动启动仪式在梅江区院士广场举行。这是“梅”好时光 万“巳”如意——“请到梅州过大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发挥非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国货“潮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
“好壮观,真的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魅力!”“烟火好美,节日气氛拉满了!”2月12日元宵节当晚,“‘梅’好时光 万‘巳’如意——请到梅州过大年”系列活动之“嘉应古城闹元宵”活动在梅州嘉应古城、院士广场举行,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观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2月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天,人们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舞狮子,尽情欢乐、游玩,之后便带着“愿年年佳庆,永保团圆”的期盼,踏上新一年的路途。
2月12日,正值元宵佳节,世界客都、华侨之乡梅州热闹非凡。广东省第十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刚刚在广州圆满落幕,来自 19 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领齐聚梅州,参加海外侨胞 “故乡行” 活动,共庆佳节、共话发展。
记者从梅江区“嘉应古城”元宵展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为了让广大市民群众获得安全愉快的活动体验,度过一个热闹喜庆的元宵节,请提前留意以下交通管制、便民停车、医疗救助等信息,积极配合活动安保工作,保证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绚丽烟花在夜空中盛放,与灵动的舞龙表演相互映衬,吸引无数游客驻足;依托众多非遗主题活动、充满烟火气的迎春集市、琳琅满目的特色年货,梅州这座小城今年春节再“出圈”。院士广场的非遗街区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梅县松口客家山歌、兴宁赏灯、平远船灯、丰顺埔寨火龙、五华下坝迎灯、大埔百侯迎龙珠灯……元宵活动期间,梅州移动组建超200人次的通信保障队伍,奔赴梅州各县(市、区),全力守护各地活动网络安全,守护数十万群众的元宵仪式感。
据相关旅游平台统计,今年春节的打包旅游产品中,超过40%用户选择5至6天的出游行程。作为打工大省和外出旅游消费大省,广东过年期间不少打工人回家了,本地人也有很多外出旅行过年了,平时人挤人的城区变得更加从容舒适,最适合来一趟“反向过年”。
近日,梅县区区长王锋率考察团到梅江区考察嘉应古城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梅县区松口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项目,推动松口“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加力提速、全面突破。梅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文玉,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志文陪同考察。梅县区委常委、副区长吕瑜泉参加考察。
梅州城区“一城两坊”,即嘉应古城、攀桂坊和望杏坊,是梅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聚集、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20多处,名街古巷30多条,其中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丘锐妮摄影报道:春节期间,位于梅州市梅江区的嘉应古城喜庆热闹。外地游子回到家乡,本地居民感受节日氛围,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此流连忘返,或拍照打卡、或品尝特色小吃、或领略客家民俗,一同感受“客”味十足的春节。
梅花,在中国大地上极为常见,也是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广东梅州的市花。每年春天来临之前,在客家公园、剑英公园、高涧观音宫、梅江岸边,在梅州的许多山坡地头,在人们的房前屋后,梅花开得热热闹闹、纷纷扬扬,开得满城飘香、诗意盎然。梅州的春天,从梅花的盛开开始。梅州自古多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