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诊断出“鹦鹉热”病例。疾控部门由此发出提醒,虽然“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但病程较长,要警惕。不少市民好奇“鹦鹉热”与鹦鹉有关系吗?该如何预防“鹦鹉热”?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高烧、干咳、肌肉痛、头痛,有可能还会腹泻。”3月以来,省外多地相继报道多例症状类似流感的患者,其实他们是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被确诊为鹦鹉热。湖南省疾控中心4月7日发出提醒,春季来临,大家出门游玩次数增多,感染“鹦鹉热”即鸟疫、鸟热现象渐增,群众尽量不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类。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近日我国多地诊断出“鹦鹉热”病例,当地疾控部门由此发出提醒。不少市民好奇“鹦鹉热”与鹦鹉有关系吗?遛鸟儿难道也会得病?记者就此采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为市民进行科普。
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提醒患者避免误诊漏诊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在过去,养鸟几乎是老年人的专利,清晨提着笼子到公园“遛鸟”,也是上海爷叔的社交方式。不过现在,年轻人和孩子也开始喜欢养鸟。他们热衷手养鹦鹉,把鹦鹉当作宠物,从幼鸟喂到成鸟,把它们养得非常听话,可以互动。
不明原因高热4天,急坏了点点的爸妈,进行病原检测后发现,根源是过年期间家里买来的两只宠物鹦鹉。在流感高发期,点点的父母按流感治疗,让点点自行服药几天后,仍然高热不退,体温一度飙升至40.5摄氏度,于是在当地医院治疗。
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近期,我国局部地区报告发现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病例。鹦鹉热衣原体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影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高宇。“鹦鹉热”又称“鸟热(鸟疫)”,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类病菌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
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鹦鹉热”病例报告,患者会出现咳嗽、发热、肺部感染等症状,与新冠、流感极为相似。医生了解到患者近期有过活禽以及鸟类粪便接触史,经病原体检测后发现——元凶竟是鹦鹉热衣原体。
专家提醒,市民进入活禽市场或处理家禽时,需戴口罩、勤洗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病菌传播。家住长沙跳马的张建国春节期间家里来访亲友众多,杀鸡宰鸭招待亲友,没几天就开始出现乏力、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继而出现高烧不退、气促、意识不清的情况,被家人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后,医生以 “重症肺炎”收入重症医学科,为明确病因,重症医学科医生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以及微生物培养、宏基因检测,很快明确了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给予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张先生的症状得到控制,病情逐步好转。
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鹦鹉大家都熟悉 但是鹦鹉热 你了解吗? 14岁少年养了2只鹦鹉 没想到却被感染了鹦鹉热...... 14岁的点点平时喜欢养宠物,2个月前家人给他买了一对鹦鹉当做生日礼物,点点也非常喜欢,一放学他便趴在鸟笼跟前逗鹦鹉玩。可万万没想到,上周点点突然发起了高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陈岩明 王众海暑假过去大半,还没能见到小孙儿,王大妈怀揣着对孙子的思念,从丽水农村老家匆匆赶往杭州。脚步尚未踏入家门,她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畏寒、头晕、恶心和乏力“侵袭”。
中新网上海5月5日电 (记者 陈静)77岁的忻阿婆(化名)发热不退,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病原检测竟发现是“鹦鹉热”惹的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下称:新华医院)急诊科方面5日对记者表示,鹦鹉热,又叫鸟热、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兽共患病,主要通过鸟类传播给人类。
来源:陕视新闻微博 近日,陕西西安。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诊了一名患者,14岁的点点(化名)无明显原因发热4天,体温波动38.5℃至40℃,伴有头痛和轻微的咳嗽,被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追诉病史,家人2月前买了2只鹦鹉当做宠物养在了家里。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这段时间,天气干燥,气温时高时低,很多朋友都中招了——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此起彼伏”。据杭州市中医院消息,最近收治了一位65岁的阿姨,反复发烧,并不停地咳嗽。医生为其进行了时下大流行的各类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却均为阴性!
近日,浙江宁波72岁的翁奶奶出现高热、肺炎等症状,不得不到医院救治,她最终被确诊患上了鹦鹉热。让人想不到的是,让她得这个病的“祸首”竟然是大半月前飞来家中的一只小鸟。什么是鹦鹉热?它是如何传染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