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军(安徽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点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进行了相关说明。指出必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思政教学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专业思政是指在专业载体的基础之上,针对专业特点以及优势进行挖掘,依托于专业核心价值的引领,在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打造与时代特色相一致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将课程思政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丰富课程思政内涵等方面,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职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学融为一体、协同推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独特功能和作用的一种教育理念。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课程讲授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课程思政往往采取一种比较潜隐的形式把党的思想、理念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田春雨 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学生做实验。田春雨 摄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蒋仁辉(右)在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教师和武汉大学电镜中心教师的帮助下开展透射电镜实验。
原标题:“强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只有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从课程思政理念的更新,到思政元素的提炼,再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究,都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并认真践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课程思政内涵:发掘高等学校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核心是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三句话的总要求融入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在立德树人上实现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注重发挥课程思政的学校主战场和课堂主阵地作用,积极拓展家庭、企业、社会等课程思政实施途径,构建起了“四位一体 五管齐下”的课程思政实施新体系。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论”则是对教学过程的理性评判与规律总结,科学全面地回答了“何为教学”“为何教学”“如何教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源于教学实践而又指导教学是“教学论”的重要特征。
余江涛 梁胜男“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要建成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课程思政亦应该在“国家”的层面理解,深入体会其“中国”意蕴,才是溯源归本,意义也更显豁,行动实施也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