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王凡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甘孜州泸定县城区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欢天喜地过新年·憧憬美好新生活”春节巡游活动在泸定桥广场正式启幕,拉开了泸定县2025年春节暨藏历新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的帷幕。“来了,来了!快看,快看!
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色彩斑斓的绵竹年画,是很多四川人独特的春节记忆,承载了大家对团圆美满的共同期盼。年画也是“画年”。绵竹年画中最知名的就是各类“门神”作品,造型夸张、笔触细腻、颜色鲜艳……一幅幅“土味”年画中,蕴藏着传承千年的春节民俗文化。
正月初七,是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日子,被称为“人日”。在四川,这一天不仅承载着古老的传统习俗,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尤其是成都的“人日游草堂”活动,已成为成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事。在成都,人日与唐代大诗人杜甫有着不解之缘。
千龙千狮闹新春。 巴中市委宣传部供图龙狮舞,年味至。在四川,“千龙千狮闹新春 欢欢喜喜过大年”,已成为川人刻进DNA的传统,也孕育出泸州雨坛彩龙、青白江小金龙、船山桃子龙、高台狮舞、安仁板凳龙等特色龙狮。
正月十五闹元宵,龙腾狮跃送欢乐。共庆元宵佳节,我省多地举行丰富民俗活动,热热闹闹过大年。 火龙飞舞闹元宵。达州开江县沉寂了三年的“甘棠耍火龙”精彩上演。锣鼓喧天中,两条18米长的火龙沿着街道来回穿梭,蜿蜒翻腾。游客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观看喝彩,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蛴蟆,也称作“蛤蟆”。在四川遂宁、南充等地,有一个厚植于川北乡土的地方性民俗节日——“蛴蟆节”,已有3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