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6月28日电 浩荡恒岳孕育出精华无数,绵延浑河流淌出风物万千。在恒岳之巅、浑河两岸,正北芪遗世独立,遐迩闻名。黄芪被誉为补气之长,补药之长,气药之长,为补气之上品,北岳恒山所在地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正北芪”原产地,“中国黄芪之乡”,是这座塞北古城的一顶靓丽桂冠。
中新网山西新闻6月25日电 春天是生机勃发的大好时节,在恒山脚下的浑源县,沐浴着“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和煦春风,正唱响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故事:经过当地政府两年多的建设投入,全国首家黄芪文化园即将运营。
作为全国著名的黄芪之乡,子洲县近年来全力打造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链,黄芪种植面积达到十五万亩,建成万亩乡镇八个、千亩以上基地十一个、百亩以上基地一百一十五个,年产鲜黄芪一点二万吨,年产值达到二点四亿元。
中新网大同6月7日电(胡健 李常慧 安兴旺)“浑源黄芪产业既沿用了传统的抚育模式,保障了恒山黄芪优异的药效品质,同时又利用数字技术在产业化进程上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在中药材产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发展前景。
陇西黄芪甲天下文\刘居荣核心提示有着千年药都之称的陇西,盛产黄芪、党参、黄芩、大黄、板蓝根等中药材。由于所产药材丰富,药材产业链也便在这里应运而生,其中黄芪的交易量最大,约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所以陇西也被称为“黄芪之乡”,是中国最大的黄芪系列产品加工基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陇西中药材资源丰富,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之美称,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
中新网大同5月29日电 题:山西浑源:解码文化基因 激活发展动能作者 吴琼 杨静北岳恒山、悬空古寺,让世界为之赞叹;人种天养、道地黄芪,让中华瑰宝源远流长。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解码文化基因,激活发展动能。走进浑源黄芪文化园,厚重的中药文化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千年药乡,陇西黄芪,道地品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是有名的“中国黄芪之乡”,生产出的陇西黄芪主根粗大、质坚而棉、色黄白、肌理细,《本草经集注》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2017年,陇西黄芪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甘肃被称为“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目前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市被誉为“中国药都”,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复定西市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近年来,甘肃省陇西县凭借其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作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和交易中心,陇西县不仅被誉为“千年药乡”“天下药仓”,还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 王力 摄从2018年开始,陇西县连续承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及各种论坛,有效推进了陇西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快速度发展。2022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460.12亿元,成为富民强县的区域首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