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扫兴,到底有多重要? 前些天看到一个女孩子带着自己爷爷奶奶对着镜头“立誓为证”的短视频,就觉得忍俊不禁。“我绝不因为觉得票价贵,就说你自己进去吧,我们不喜欢”……诸如此类的话不胜枚举,但说得特别有生活的真实感。
【来源:教育导报】在现代社会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和微妙。受多元文化冲击、信息泛滥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亲子间的互动也面临新的挑战。曾几何时,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就像许多传统家庭一样,有着代沟和隔阂。
同频是一种暂时性的状态,是会变化的。但爱不是状态,爱是一种调频的能力。——“言论”,《读者》2024年第13期亦舒曾说:“两个人,一男一女,愿意结为合法夫妻,共同生活,一起欢笑,又共度患难,人生虽然孤苦,你们两个人有商有量,互敬互爱,必觉幸福。
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评论子女兴致盎然地与父母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却难得到积极回应;子女精心挑选餐馆带父母就餐,父母却因价格过高而毅然离席……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经常扮演“否定者”的角色。前段时间,“父母扫兴”的话题引发年轻网友共鸣。
盆友们!帮忙点个赞吧!!!有个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很多“中式父母”的通病就是扫兴。他们可能会对孩子的选择和兴趣持怀疑态度,经常批评和抱怨孩子,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和期望。父母的扫兴态度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分享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