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大英博物馆曝出文物失窃丑闻。一时间,馆方因管理不善陷入信誉危机,各国向其追索文物的呼声也再次高涨。那么,英方态度是否松动?国际风向又如何转变?看看新闻Knews记者近日重返大英博物馆。丹麦古董经销商格拉德尔,是大英博物馆的“铁杆粉丝”。
◎作者: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六年级 阮煊茹 ◎指导老师:董艳华寒假中的一天,我刷到了一个视频,里面讲的是关于大英博物馆的,看完之后我百感交集。文物作为国家的历史底蕴的积淀,记录着民族的渊源和风采,在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那些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是历经大浪淘洗后熠熠生辉的瑰宝。
近年来,多个国家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英帝国扩张时期所掠夺的文物。最近,大英博物馆社交媒体的账户被“归还摩艾石像”这样的留言所淹没。大量智利民众发表诉求,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150多年前从智利复活节岛掠走的石像,让石像回到它们原来所在的地方。
去年末,我走访英国和德国多地,拍摄关于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后引发的欧洲关于文物溯源讨论。由于电视新闻报道的篇幅,一些采访不能完全展现,这条视频,我就把欧洲政客和学者们对于文物溯源的讨论更完整地展现给大家。文物还亦或是不还?《陈彬欧吧》听他们这样说。
大维德基金会所捐出的这批中国瓷器,堪称件件精品,涵盖了从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到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等珍贵文物,其年代更是从公元3世纪跨越至20世纪,众多带有年号款识的瓷器对于中国陶瓷断代与制作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又有38件文物回家!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经初步鉴定,专家判断该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文物,其中的牙雕、木雕作品以及壁画残片较为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李彦慧 记者 黄月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们关注大英博物馆找回丢失的六百余件文物、香奈儿·米勒出版儿童文学新作、印度宝莱坞“右转”等内容。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还记得那年的小玉壶吗?2月3日,“煎饼果仔”发布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番外《张永安的新年》,迅速登陆抖音热榜。再次开启观众对剧中角色以及他们所经历故事的情感重温。网友表示,“原来已经两年了。”“两年了,没想到还有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