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 【“扶老”原来是拐杖的雅称】 扶老 【“扶老”原来是拐杖的雅称】 “扶老”今天不是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词汇,而是与“携幼”组合成一个常用的成语“扶老携幼”,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连老人、小孩儿都不例外。
经常会遇到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下肢单侧或者双侧不能负重的患者,一般会建议使用拐杖做为支撑工具辅助行走。拄拐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严重者还会造成损伤,今天小编来为大家科普一下怎样正确的使用拐杖。
拐杖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在一根竹、木或金属棍子的顶端,做一个短横木充当把手,行走时放在腋下拄着走。在中国,拐杖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有“夸父弃杖为林”,《礼记》有“孔日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的记载。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7年,无数次在梦里见到他,还是我初离家时那个样子,醒来难免又泪流满面。父亲的拐杖没有“拐”,其实也称不上真正的拐杖,有时是一段竹竿,有时是一截树枝,有时是下地劳作时本应扛在肩上的锄头。
“拐”了,要遭!跟我读。词释义。“拐”的含义十分丰富,用法颇多。川话“连连看”说起“拐”这个字,它在普通话中一般表示转弯处或拐杖,四川人称拐角一般说“拐拐”,给人指路时,川人喜欢说“抵拢倒拐”,向左拐、向右拐等。而拐杖在四川则被叫作“拐杵子”。四川有句歇后语叫作“鸭儿的脚板——拐啰”,“拐”,字面上指鸭子走路一拐一拐的样子。比如,你现在的处境就是“鸭儿的脚板”——拐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