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基础。尽管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波动,但通过不断调整政策和改革,中国最终实现了从农业国向世界性工业大国的转变。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近代以后却日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了开创性的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建设探索与实践,提出“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对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工业化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50年,在新民主主义经济路线的指导下,当国家通过土地革命红利和国有资本控制力成功克服经济领域的通货膨胀与恶意投机后,随即便在自由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中产生了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的相对减少导致大量企业生产过剩,工商业陷入萎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