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6月29日电(范宇斌)28日,由上海市委统战部指导,上海市欧美同学会、虹口区委统战部主办的“从这里走向世界”——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5周年研讨交流活动在上海市虹口区举行。多位留学先辈后人、相关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
站在位于北外滩的厦门国际银行大厦3楼窗前,只见远处江面上有一个红色浮筒——这是中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出发时,“因幡丸”邮轮停泊过的七号浮筒;室内正在举办的,是“启航北外滩,睁眼看世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
留法勤工俭学的初兴是在辛亥革命之前,大清朝的留欧学界兴起了一股俭学风,1901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主要的组织者李世增和张静江等,随着清政府驻法国公使孙宝琦自费赴法,当时欧洲有无政府思潮,很多中国人也受到影响有一种叫“苦学之生活”,甚至也宣传无政府主义,1909年李世增在法国巴黎办了《巴黎中国豆腐公司》生产各种豆制品,厂里面有30多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这是李世增在他的河北高阳老家招的,他们算是到法国的第一批华工了,在豆腐工厂过着很简朴的集体生活,工余学学法语、学国文还有一些科学知识,李世增还亲自编了教材去给他们讲课,这叫“上俭乐学”,李师增这帮人通过他们的豆腐公司的工人勤俭求学的实践,逐渐意识到这是一种可以让国内很多人以比较低的费用留学的好方法,这样在1912年就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在北京安定门内方家胡同设了留法俭学会的预备学校,当时民国的教育总长叫蔡元培,他觉得这是个好事,他是支持的,
1918年8月17日,一列从汉口开往北京的火车,在河南郾城突遇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雨水冲垮了路基,火车不得不在此停下。20多位年轻人从火车上下来,其中一位打起退堂鼓说道:去北京,就有这样的困难;去法国,要漂洋过海,困难不知该多大!
近代历史上,为了救亡图存,许多有识之士发起了勤工俭学运动,吸引了很多赤诚学子留学以报国。著名的高校教授艾跃进,曾经在他的讲座课上讲新民学会时,提起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对听众们说:“勤工俭学是教员首创的”,并且表示教员曾经去上海送别蔡和森一行人,当时蔡和森等人邀请教员随船同去,教员婉拒,表示“要留下来研究国内问题”。
1917年以前的留法俭学或旅法华工的以工求学,还只是少数人的活动,影响也不大。加之,留法勤工俭学发起者的大力提倡和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蓬勃兴起,仅仅在“五四”运动以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在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推动之下,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热潮。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is a people's group organization of forward-thinking young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此次“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以“寻路”为主题,分为五个部分,运用200余张历史照片,展示了中共旅欧支部的成立、发展过程、主要活动和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重要作用,以此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先辈精神,追寻伟人足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