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走向社会都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本来是很优秀的,考上大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远远超越了同龄人,但是为什么一出社会就仅仅能够拿到几千块钱的工资呢,除去租房和生活成本,根本就剩不了多少积蓄。
“穷人思维”这个词可以说是非常刺耳,好像贫穷是一种宿命,生来贫穷的人,注定难以走出这个怪圈一样。但是当我们把这个词语输入百度百科,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只顾眼前利益、不进取、不积极思考,没有一种互利共赢的思维。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俗话说:“为父母者则为计深远。”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这种影响最“可怕”之处在于,给施加这种影响的父母,往往对它坚信不疑,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走上歪路。
在这个日益富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孩子来说,物质欲望也变得越多、越强。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或者是奉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励志教育理念,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早一点成熟、早一点争气。
比如:节俭,我觉得节俭很正常!省水省电省钱,但是太过于节俭是不好的,假如一个坏了的水果,不舍的扔掉!还继续吃,就不怕生病吗!总是穿那么一件衣服!从来不会买新的,只是省出买菜的钱,而且不管买什么总是要砍价!很自卑,有些东西看着挺好,也很喜欢,可是因为一个价格,很贵,而不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