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乌兹别克斯坦女孩玛丽安(化名)患有缺血性烟雾病,家长带着她跨国来到上海求医,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接受两次开颅手术。专家通过血运重建,将硬脑膜等部位的丰富血管“播种”到缺血的大脑部位,从而改善玛丽安大脑循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李雅雯 陈雪娣 实习生 谭仕兰)出生16天的乐乐(化名),颅内长了一个巨大的动脉瘤,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威胁着他幼小的生命。根据文献查询,国内还未有如此低龄的新生儿进行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的记录。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脑胶质瘤”“脑癌”等词汇,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如同被命运宣告了无法逃脱的厄运。近日,市四院神经外科邀请了签约合作的国内神经外科顶级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杨军教授。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周扬】据美联社11日报道,9日因颅内出血的巴西总统卢拉已接受手术,目前正在重症监护室康复。他的手术治疗团队10日表示:“卢拉术后状况良好,已能正常说话和饮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红网时刻娄底6月15日讯(通讯员 朱菲)“一双双妙手创造奇迹,一颗颗仁心护佑生命。”6月11日,因患三叉神经鞘瘤在娄底市中心医院接受高难度开颅手术并恢复出院的小华(化名)专程来到神经外科,将一面印有上述烫金字样的鲜红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谢。
“听到可以保留长发做开颅手术,真的非常开心,我都做好剃光头的心理建设了,感谢省人民医院赵鹏主任医师团队的全体医务人员,我特意制作了锦旗送给你们,你们不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让我美美地出院!”现年35岁的刘女士(化名)在出院前感慨道。
4岁女孩玛丽安(化名)患有缺血性烟雾病,家长带着她慕名从乌兹别克斯坦跨国来到上海求医,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接受两次开颅手术,专家通过血运重建,将硬脑膜等部位的丰富血管“播种”到缺血的大脑部位,改善大脑循环。
中新网广州4月30日电 (蔡敏婕 郝黎 张诚斌)一般来说在开颅手术前,为了方便暴露病灶,同时减少切口感染的概率,术前多将患者的头发剃光。这给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恐惧。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创新“微创开颅”术,3年来已经治疗患者近千例。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受访者供图颅骨打开后,这一幕暴露在他的手术视野之下:位于脑干的那颗血管瘤被涨得透亮。他能清楚地看见,血管壁薄如蝉翼,血液“咕咚咕咚”地流淌。此刻,如果他的手稍微抖一下,力度重一点,或是偏离毫厘的距离,都可能导致病人瞬间致命。
红网时刻新闻5月29日讯(通讯员 刘宝玉 陈琳)健康无小事,脑部问题更是“头”等大事。神经外科手术,便常被誉为在“生命禁区”开辟希望之路,这门复杂、深奥且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却深深吸引了他并且成了他最坚定的理想。
在脑袋里“拆弹”、显微镜下缝合发丝粗细的血管,这是神经外科的真实写照。颅脑疾病犹如一颗颗隐藏“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生命的危机。一旦发病,这一枚枚炸弹还有可能给患者家庭或者社会带来“灭顶之灾”,造成不可逆的持续伤害。而大脑手术,因其复杂性与高风险性,成为具有挑战的医学领域之一。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李中凡 汤雪2月28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黄云峰微信接到了患者陈华(化名)母亲发过来的微信,陈华3月份可以再次走进高校的大门了,这让黄云峰甚是欣喜。
“好多了,谢谢刘主任。”近日,在福建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86岁的陈老先生(化名)见到查房的刘盛泽主任医师,频频道谢。不久前,因为椎管肿瘤,老先生已无法行走,他辗转香港及福建多家医院均被婉拒,最终还是刘盛泽主任挑战高难度,为其摘除肿瘤。
编者按:他们的微笑,是疾痛病魔的克星;他们的守护,是生命延续的护盾;他们的白衣,是健康常伴的符码,他们是医师,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素心擎起明灯。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 彰显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