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之声】“我”是秀山花灯,“我们”花灯兄弟可是千年前的“唱跳天团”!“我”出生在唐宋时期,小时候被称为“跳团团”,男女二人在方形的桌子上载歌载舞、连说带唱。现在,“我”还学会了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请“我”演出是有仪式感的。
“锵噔!”响亮的锣鼓声后,一个身着苗族服饰、手拿酒坛的丑角摇摇晃晃走上台,悠长的唱腔霎时吸引了台下人的目光。年关将至,一场秀山花灯歌舞《贡茶寨》,在渝湘黔交界的“边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后宫舞台上演。
秀山网 在秀山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巴渝大地。近年来,秀山创新性地开展非遗“三进”活动(即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让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现出勃勃生机,释放出独特魅力。
秀山西街悬挂花灯。付冲摄近日,秀山县西街迎春灯饰统一换装,一盏盏精美的花灯照亮幸福年,营造出欢乐、祥和、温馨的节日氛围。据了解,秀山花灯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文化中国行】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歌花灯哎,舞花灯哎,村村寨寨闹花灯哎,跳得喜鹊报喜来,跳得百花齐盛开……”11月以来,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东平村的四合院里,人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秀山花灯的欢快曲调。“镇里有7支花灯班,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的。
6月22日,端午假期第一天,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洪安古镇将秀山花灯、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景区,通过技艺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增强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体验感,带动当地文旅市场消费,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游客们在老街观看傩戏表演。大漆工艺展示。花灯表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秀山县民族初级中学学生在大课间表演金钱杆。学校供图■文化遗存·活在校园一件迎风绽放的荷花吊坠,花丝袅娜;一只素雅美观的荷花烛,造型精巧……戴着人工耳蜗的张文轩向记者展示了他设计的两款龙凤花烛作品。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张春晓10月25日,秀山县城西街景区,秀山非遗体验馆坐落于美丽的梅江江畔。记者 张春晓 摄秀山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处,是重庆东南门户,地理位置优越,各民族人口众多,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文化。
春节假期,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年味浓浓,多项民俗文化活动及非遗表演精彩纷呈,市民在多彩的文化体验中品味年俗、感受年味。漫步秀山西街,街巷两旁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灯笼。花灯广场中间,专门搭起花灯表演舞台。
春节刚过,马上又将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2025蛇年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惊艳亮相,以“庆·新春”为主题,用7分钟时间尽展山城魅力。在春节期间,总台春晚化身“移动的种草机”,重庆也接下了这“泼天的富贵”!春节假期,重庆接待国内游客超33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邱春除夕在望,年味渐浓。近日,市农业农村委发布2025年新春巴渝农耕文化体验游十大精品线路,诚邀八方游客来重庆开启“年味满满”的乡村之旅。与都市的年味不同,重庆乡村底蕴深厚,“乡土”年味格外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