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读《书》 二十世纪已到尾声了。回想世纪初年,几大科学理论不声不响打开了人类窥探世界和自身的新窗口,那时谁能想得到以后的变化呢?当上一世纪中叶,一八五九年,同时出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时,科学、进化论如太阳上升,几乎无坚不摧。
《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尚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
朱熹朱熹:“读书贵专不贵博”朱熹,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今江西婺源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40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涉及,著作颇丰。朱熹读书广泛,治学严谨,他主张熟读精思,读书贵专不贵博。
《诗经》是六经或十三经之一,“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摘录《论语》相关章句,看看这些涉及《诗经》(及《诗经》之外的逸诗)的地方,孔子的看法与态度。逸诗《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