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循行及走向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3点到5点:手太阴肺经5点到7点:手阳明大肠经7点到9点:足阳明胃经9点到11点:足太阴脾经11点到13点:手少阴心经13点到15点:手太阳小肠经15点到17点:足太阳膀胱
小时候不知道三字经,只知道自己有个大的家族,有很多叔叔大爷,有很多人自己要叫爷爷奶奶,这些人也许就是自己平时的人际关系,祖上十八代都是农民,没有出过富商巨贾,没有朝堂弄权者,只知道人丁很兴旺,大家都很贫穷,但都能吃上饭的那种,听村里面老人说我们这一门人是从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到此,在此定居,发展繁衍五百年才有如此多人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0月23日,《中国中医药报》刊发了庆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隆基在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分论坛上作的学术报告,全文转载如下:追溯中医根脉 开拓生命科学新境界甘肃省庆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李隆基●把对经络穴位研究作为突破口,用现代科技手段破解气的运行规律,是中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缕药香,跨越古今;演绎着中医药的根深叶茂,续写着岐黄之术的生生不息。一张张古方,蕴含着中医药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医药宝库的精华,也是中医药文化符号的集大成者,它跨越时间、浸润人心、孕育着中医药传承与传递的力量。“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并依内外之前中后分别称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少阳、太阳。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
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
人体十二经脉上共有太渊、太溪、人迎及冲阳四个脉穴。之所以把它们叫脉穴,就是因为这些穴位都紧挨着动脉,这些脉穴用手都可以摸到动脉的搏动,更有一些病人直接都可以看到脉的跳动。太渊在手太阴经,太溪在足少阴经,人迎和冲阳在足阳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