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全称武成王庙,主祀为周朝开国功臣武成王姜尚·姜子牙,副祀配享为汉初三杰中的谋圣张良·张子房加之十哲六十一将,分列左右共计七十二名将!七十二将是华夏历史上武将最高荣誉,本篇便来介七十二将中13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将领。
中国古代战事频仍,名将辈出,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为了表彰这些杰出的将领,从唐代开始,设立武成王庙进行祭祀,以太公望姜子牙为主神,陪祀历代名将十人,就是著名的“武庙十哲”,后来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到了宋朝时期,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这也是今人所熟知的72将。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武庙名将的人选问题历来是古代军迷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武庙72将确实水平参差不齐,既有李牧、霍去病、李光弼这样的大神,也有段颎、慕容绍宗、张齐丘这样的水货,但相对来说,武庙十哲还是比较公允的。
既然能够入列武庙十哲,那都不是一般人,设立武庙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官员,为武将树立标杆,告诉百官何为良将,什么样的良将能流芳千古、留名丹青,这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政治意义如出一辙,所以唐朝才有“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的规定。
武庙原本叫“武成王庙”,是祭祀姜尚姜子牙的,不同朝代的副祀、从祀人员也不尽相同,最初有武庙十哲,后来增加了六十四将、七十二将,这七十二将分为三档:张良为副祀,我们可以理解为“副武圣人”,“副武圣人”之下是“武庙十哲”,这些人都是有坐姿雕像的,堂下东庑二十九人,西庑三十二人。
这只是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的排序,这个排序,也没有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在唐朝官方排序中,进入武成王庙的十哲七十二将是有明确排序的,“三国二十四将”的前三名无一入选,“蜀丞相”诸葛亮在十哲中位列第八,其下是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
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乱,马喑嘶鸣,民不聊生的时代;也是一个诸子百家,万花齐放,文以化之的时代;更是一个纵横捭阖,避而趋之,述而不著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改变时事。战国时期的君王、谋臣、将军、美女、商人、平民都以自己的方式造就了那个伟大的时代,谱写人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