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日前,应用了讯飞星火中医大模型的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上线,已经覆盖亳州市4个区县、107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中医师350余名,AI辅助诊断超9800次。同时,系统还在江苏、湖南、河北等地得到应用。
走进浙江九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为健康”),九为健康企划部负责人刘轲端来一杯饮品,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根据中医药大数据自主研发的药食同源产品,里面的人参、枸杞等药材配比是在人工智能(AI)辅助下独家生成的。
6月15日,在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下称“横琴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首届横琴中医药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透露,揭牌半年来,横琴实验室已成功打造一款有100亿字符中医知识文本的中医药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有效赋能临床医生工作,更好提升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将手放在脉枕上,机械“手指”轻轻扣住脉门,不一会儿,一份健康报告就生成了。如今,在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养生馆等场所,“AI中医”纷纷上岗。中医智能设备采集用户面相、舌象以及脉象信息后,通过AI智能识别生成体质分析报告。这些“AI老中医”把脉问诊准不准?
在宁波镇海,有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正试水“中医药+AI大数据”,走出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之路。记者刚走进九为健康的大厅,工作人员便端来一杯热腾腾的饮品,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根据中医药大数据,自主研发的药食同源产品,里面的人参、枸杞、黄精、玉竹等药材配比,都在AI辅助下独家生成。”
【现场目击】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你好,请问湿热体质应该如何调理?”打开“讯飞晓医”App,记者向AI健康助手“晓医”求助。“晓医”回复:“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一份包含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生活习惯调理等内容的定制版“养生指南”瞬时生成。
本报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天津报道(天士力医药集团董事长闫凯境作主题演讲 主办方/图)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下,传统中药产业将迎来怎样的新发展机遇?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郑蒙蒙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加上环境污染、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过度的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我们身边,慢病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在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不过,仍面临一些挑战。
近日,国际权威分析机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发布《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报告,2024》。沙利文从行业大模型在关键应用场景中的市场份额、产品实力、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典型应用案例等多个维度,评估了中国10余家大模型厂商,厂商类型覆盖了互联网厂商、云服务厂商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医凝聚中华民族传统智慧,人工智能正在为中医发展注入全新活力。12月18日,以"AI赋能共启数智医疗新未来"为主题的AI掌上中医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办,重磅发布新一代AI掌上中医健康检测仪"Matrix掌上中医"。
来源:人民网 8天完成688次化学实验,7天研究1000种催化配方……人类需要用几年研发出来的成果,人工智能(AI)或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不久前揭晓的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颁给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也让各界对AI的广泛应用有了更多想象和期待。
【编者按】本文为全网首发,作者为张志敏。3月26号新华社发布《瞭望|当中医遇上人工智能》一文,它告诉我们,随着数智中医赛道持续升温,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针灸机器人、推拿机器人等科技感十足的技术和设备,正越来越多地现身医院科室、科研院所和企业,标注着中医药医工融合的最新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