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般公认的文明史是5000年,中国是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过,在一些西方人看来,中华文明只有3000年历史,不认可是5000年,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夏朝,中国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这显然是无知。
认为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王是禹,到孔子时始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时,三皇出来了,汉以后,才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据此,得出结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
今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文汇讲堂和澎湃研究所组稿的新书《万年中国》举办了新书发布与演讲,邀请该书的作者之一蒋乐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主要发现者、发掘者,做了《溯源10000年:江南史前文化演进的一种观察》的讲座。
国家是由领土、人口、政权等基本要素共同构成的。有了领土才能供养一定的人口,而有了人口才能从事生产建立政权。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都是依托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发展起来的。不同国家的人在生活模式、思维习惯上的差异都或多或少与地理环境差异有关。
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指出,中国是人类唯一从远古持续至今的社会。美国历史学家克雷格在《哈佛极简中国史》中也承认,中国是人类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持续不断的文明。但是这个“不断”怎么给出合理的解释,中国文明因何而起,如何持续?它的起点、传承和形态,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