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8日消息(记者郭振丹)近年来,遍布商场的“娃娃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但与此同时,“娃娃机”内玩具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关于“三无”产品、甲醛超标、无3C认证、做工粗糙等消费投诉举报日益增长。
原标题:商家可私调抓取概率,部分娃娃来路不明(引题)娃娃机背后藏“猫腻”,市场乱象亟待整治(主题)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赖书闻)近年来,抓娃娃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各色各样的娃娃机店铺快速渗透进商场、超市、电影院等消费场所。
中新经纬6月26日电 (王玉玲 闫淑鑫 实习生 薛婷阳)近日,歌手苏醒发布一则微博,其中写道:“不怕被笑话,我很不喜欢这个游戏,因为从出生到现在我一次也没有夹到过”。配图是苏醒在抓娃娃机现场生无可恋的表情,他还在博文中强调:“是一次也没有”。
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王泽群 吴紫翼视频:娃娃机玩偶调查:“三无产品”竟可自行挂吊牌作为逛街的“战利品”,娃娃机里抓来的可爱玩偶,总让人无法抵抗。主人往往会将这些玩偶放在触手可及处,不少人甚至还会抱着睡觉。然而近日,“夹来的娃娃最好别放床头”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近年来,各色各样的娃娃机店铺快速渗透进商场、超市、电影院等消费场所。记者近日采访调查发现,仅仅靠技巧,可能难以抓到娃娃。目前,市面上的娃娃机大都是“概率机”,抓取概率可由商家自行调整。此外,一些娃娃机中的毛绒公仔玩具来路不明、存在质量隐患,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健康。
最近抓娃娃机被网友吐槽花钱却遭到“背刺”,因为里面的娃娃没有任何标签,无法知晓生产信息,还有不少是山寨的侵权产品。3月19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南京部分商圈,发现一些抓娃娃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娃娃要么没有吊牌、没有生产商家和地址,要么是没有授权的知名IP形象。
春节假期,不少电玩城、动漫城、影院、商圈中心的抓娃娃机前热闹非凡,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和儿童参与。记者注意到,作为线下娱乐活动,抓娃娃机在从夹毛绒玩具的主流道路上逐渐开辟分支,扩充到夹零食、饮料、盲盒等,也走出电玩城等地,开设起门店,行业呈现出新的运营模式。
娃娃机里娃娃总是抓不着?这不是你的技巧不够、运气太差,而是商家在机器上做了手脚。近年来,抓娃娃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各色各样的娃娃机店铺快速渗透进商场、超市、电影院等消费场所。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仅仅靠技巧,可能难以抓到娃娃。
投币、摇杆、按键、落爪……进入暑假,商场、电影院、游戏厅等购物场所人流增多,人们很难抵挡摆放着各类毛绒玩具的抓娃娃机的诱惑,以至于目前衍生出了零食、盲盒、手办等不同抓取物。抓娃娃机仿佛有一种“魔法”,不管什么商品放进去都想让人抓两下“过过瘾”。
现在,各大商场、超市随处都可见“娃娃机”的身影,很多大人小孩在逛街的同时都会到“抓娃娃”游戏机前玩上一阵。不过最近抓娃娃机因为里面的娃娃没有任何标签,无法知晓生产信息等问题被网友吐槽。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今天(3月25日)进行了走访。
来论 抓娃娃机玩出了新花样。近日,有媒体记者探访北京多家商场发现,部分抓娃娃机让玩家抓取的不是毛绒玩具或零食等物品,而是可以玩“掷骰子”,摇到商家指定点数可获取大量游戏币或礼物。这些带有博彩意味的机器“藏身”娃娃机中,吸引未成年人不断投币。
最近,“夹来的娃娃最好别放床头”登上热搜榜,因为有监管部门和媒体调查发现,娃娃机里的毛绒玩具(以下统称“娃娃”)的质量令人担忧。随后有记者走访多家娃娃机主题店,发现相当一部分娃娃机中的娃娃没有任何标签或缺乏有效生产信息,疑似“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