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地政府组织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毋庸置疑,政企联动是一项暖心之举、务实之策。企业期待政府能“量体裁衣”制定政策,政府也希望能打通政企沟通“高速路”,使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同频共振。
上班打卡刷脸、进出公园刷脸、回到小区刷脸、收取快递刷脸……不知不觉间,人脸识别设备已经侵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人脸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四部分。
如何对随意“刷脸”说“不”检察机关推动建立人脸信息保护多元共治格局□ 本报记者 张昊什么事情能靠“刷脸”完成?健身房“打卡”、使用超市储物柜、进出小区及楼宇,甚至到公共卫生间如厕时拿一段手纸……如今,公共场所、经营场所设置人脸信息采集设备的场景越来越多。
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门禁,近年来“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因其识别的精准性、便捷性在各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铁路运输企业等公共交通领域也广泛将其应用于旅客身份识别。在公共交通领域处理人脸等敏感个人信息是否需要取得乘客单独同意?运输部门有哪些告知义务?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前不久,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发布了《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助企减负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承诺》,要求控制对同一企业的调研频率,绝不让企业成为“调研样板间”“走访打卡点”。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近日,南昌一业主因小区人脸识别系统与物业发生纠纷。其实不只小区有人脸识别系统,一些写字楼也要求来访者录入脸部信息或是登记身份证信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诸如华尔登商业中心等写字楼,其物业公司以安全为由强制要求访客登记姓名、电话以及身份证号码。
4月9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终于在历时一年多后迎来终审判决,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被判删除原告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之外,同时增判删除原告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指纹识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