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钦差大臣》中的角色提线木偶是古老的汉族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当地汉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的汉族戏剧剧种。泉州提线木偶戏源于秦汉。
这首《提线木偶》送给大家,愿你听了这首歌可以挣脱枷锁,勇敢呐喊,向死而生!整首歌曲围绕着“滑稽、假面、伪装”来展开,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披着 搞笑的外衣 言辞间隙 别泄露情绪 演独角戏 要痴迷 更入戏 忘记 受伤的 我自己 才滑稽”,犹如一把尖刀刺入心脏,令人深思。
《提线木偶》评测(上)谁来操纵我的嘴,我睡了多少年,斑驳的堡垒月残缺,谁提着我的手和谁告别,他掌控我灵魂我的笑脸,被锁在昏暗的时光里面,爱恨都不见……这是一首描写提线木偶的的歌,歌词中满是悲凉之情,不过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提线木偶》却是一个欢乐的风格,一起看看它如何欢乐吧!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经典剧目《钟馗醉酒》中国人对“福”的向往由来已久,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福建的提线木偶艺术逐渐融入了福元素,无论是在木偶的造型设计、剧本创作,还是在道具和舞台布景中,都常见“福”的符号与象征。
9月16日,当观看完温州泰顺的提线木偶戏表演后,来自美国的罗门直呼:“这真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太酷了!”当天,泰顺举办“当‘洋朋友’遇见泰顺木偶戏”体验活动,通过互动式直播、实地体验等方式,向海内外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中国乡村的魅力。旅行摄影师罗门来到中国已有3年,是本次活动的“洋朋友”体验官。“来中国之前,我就在美国的华人聚集区体验过中国春节热闹的氛围,看过中国的功夫电影,也很喜欢中餐。”
享受自然风光和美食之余,在“非遗”项目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美,正成为新的假日风尚。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项“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的城市,泉州充分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进一步夯实文化影响力。
两秒钟,四只手,同时操控36条线,一瞬间,“媒婆变仙女”。1月28日,在“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上,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蔡思雅从非遗文物和非遗传承人的视角切入,以讲述与表演结合,生动展现泉州非遗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
3日,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表演艺术家在美国完成了20多天交流演出之旅,在美利坚大学的最后一场演出赢得观众热烈反响,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还积极参与交流互动。演出期间,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文化处相关负责人到场慰问了艺术家。
魂筑千年偶艺 活起来火出圈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成功开启文旅融合新征程活起来,火出圈。近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彻底火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只为一睹芳容,创造了“为了一出戏来一座城”的“泉州现象”,成为全国戏曲界罕见的奇观。
8月27日,在广西百色市德保矮马王国景区,德保壮族提线木偶戏表演吸引游客。德保提线木偶戏也叫“堤头戏”,是用德保方言“土话”和壮剧唱腔来配音表演,是德保民间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被誉为“南国民间艺术奇葩”。
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没有,舞台上除了歌手和舞蹈演员,还有一群特殊的伴舞者:一些小狮子、小猴子,和一些古装人物,而它们,其实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提线木偶。泉州提线木偶如何演绎,让我们走近泉州木偶剧团的创作者,看看他们的绝活。
孙猴子一个鹞子翻身,灵活地拿起桌上的酒壶,抬手仰头,酒水划过细细一道弧线,进了它张开的嘴里——这听起来只是《大闹天宫》里家喻户晓的片段,但舞台上的齐天大圣是一具一尺长的提线木偶,它闪转腾挪的花哨动作戏由木偶师操纵28根傀儡线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