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说:“逃避死亡容易,但逃避罪恶难”。因为罪恶的追捕比死亡更迅速。因此,苏格拉底坦然接受死亡。他说:“我已经年迈,被死亡这种慢悠悠的追捕所困扰。而你们还年轻,行动敏捷,所以会被罪恶追捕。”什么跑得快?罪恶?死亡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意义和局限性。
既然人都会死,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终究会走向生命的尽头。那么,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希望能赚取财富,过上我想要的生活;我渴望读书,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或许我可以留名于世,享受生活中的美食,尽情体验这一趟短暂的人生。每天,我都在感受阳光、空气、溪水与鸟鸣,答案其实有无数种。
甚至有人认为,谈及死的内容,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有诅咒别人、不怀好意的嫌疑。但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却可以从容谈生死,他在《庄子》一书中写道:“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类无法反抗,也无法逃避。既然终究会死,人为什么还要活着?因为,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活着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在出生之前没有人询问自己要不要出生,要不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被迫接受,只能选择被生出来,只能被迫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不怕你们笑话,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纠结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人都会死去,为什么还要活着?我不是在故作高深,探索生命的科学,而只是想找到适合我自己的生活方式,由此充满兴致的活着,温柔的对待每一个人,即使某天回过头来,也能以宽容的心态理解人生的每一段平凡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