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需要做一个肠镜呢,因为几年前我跟老公一起做过一个肠镜检查,当时做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公公因为肠癌人走了,给公公治疗的医生建议孩子们都要检查一下,因为这个容易家族遗传,要早检查早预防,所以我老公就准备去做一下,而我也是有常年便秘的问题,想着一起检查一下吧,当时的检查结果是有一个小息肉,但是不大,建议定期复查,但是我一直拖了好几年才做,说实话,拖的原因也是因为害怕。
首先本人胶囊内镜做过有好几次了,第一次应该是18年19年,一次三千多,从口腔吞入经过了食道胃各肠道再从肛门随排泄物排出,所拍片段颇多,操作医生后续花费时间仔细观看辨别各片段,而且检查价格昂贵且各方面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胃肠息肉糜烂等胶囊内镜是无法切除以及做切片病理的,如果发现有息肉糜烂等只能再二次做手动切除以及切片做病理,这对病人来说带来了更多的疼苦和经济负担,另外胶囊内镜在肠道内它是翻滚形式活动,只有一个摄像头这就有可能导致漏拍的情况。
今天,我又去做了次胃肠镜,把整个流程和经历写出来,也许说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可言状。倒不是因为我先生是消化内科医生,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种月不得也罢,而是本人年轻时就胃动力不足,加上职业原因,常踩不上饭点,常喝酒应酬,所以一直难受、检查、治疗循环往复。
#我来唠家常#昨天,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我走进了医院,准备做肠镜检查。护士小姐在我手背上打了一针,我问她“这是打的麻药吗?等会还打针吗?”她回答我只打这一针。我心中琢磨:难道麻药持续时间无限制吗?这满大厅等叫号的人,等叫到我,麻药估计会过药效了。我又开始不安起来。
想做肠镜检查,又担心难受痛苦,使得很大一部分患者望而却步,甚至错过检查治疗时机。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就引进了这样的新兴设备,主任高峰玉向记者讲述着“胶囊内镜”的结构组成,拿在手里,不仔细看它就像个“小药丸”。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2月14日,在广州南方医院,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著名消化内科专家刘思德教授接受南都记者专访,介绍了他今年在全国两会上拟提交的提案和关注的方向,还介绍了在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最新的进展。
第二天到医院,出诊大夫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教授,副主任医师,一番询问后,大夫建议我做个肠镜,我只能欣然接受,交了钱,取了药,做的心电图,然后就上楼约的肠镜,本以为医大一院约肠镜至少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告诉我第二天下午就可以做肠镜,我仿佛还有点欣喜,因为不用等待太久时间就知道怎么回事。
50岁的杨女士因为消化道出血住进了医院,但是胃镜和肠镜都做了,却始终没有找到出血的病因,杨女士特别着急,我告诉她,出血的部位是在小肠,小肠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度为5-7米,虽然小肠是最长的一段消化管,但是它并不是一条直肠子,小肠在身体里的走形其实是九曲十八弯。
我的二次胃肠镜亲身经历,积累的经验,感触颇深,摸出一些体会,或许能帮到你。第一次肠镜的经过。第一次肠镜至今已五年了,想起来那点忐忑,有点搞笑。那是2019年的秋天,因为平时大便干燥,脾胃不好,听同事介绍当地这家三甲医院做肠镜很专业,单位不少同事都做了。犹豫一个月,最终选择前往。
昨天我去做了一次肠镜检查,这是我做肠镜的流程和经历,写出来对我来说是个记录,也希望能给大家参考。为什么我要去做肠镜呢?我今年50岁,去年听同事说她做了肠镜,检查结果有几个息肉,直接处理了。网上也说这个年龄的人最好定期做肠镜检查,我也想检查一下,一直没有勇气。
患者送来锦旗并与医护合影。红网时刻新闻9月10日讯(通讯员 舒丽)近日,患者谭嗲嗲及家人专程从老家来到长沙东大肛肠医院,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送到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余仁贵的手上,以此表达对余主任及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