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村庄的周围就是田野,有一些动物进到庭院内,甚至进到房屋内,是很正常的事,比如蚊虫、青蛙、蛇等,而一些植物种子,经过风吹,落在屋顶上,发芽生根成长,也是很正常的事,比如墙上长的草,屋顶上长小树等。
不怕蛤蟆进家门,在民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含有隐喻之说,在古代,人们认识有限的年代里,会把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进行神话,比如蛤蟆能一生很多子,并且冬眠的习性让古时候的人们觉得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可是这满身都是包的蟾蜍却能死而复生,这些实在是让古时候的人们,对它生殖信仰的崇敬和这生命奇特现象羡慕和崇拜。
农村俗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它之所以在农村世代相传,永不衰退,是因它源于农村生活,是农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的有用经验,浓缩着他们的智慧,蕴藏着深奥的生活哲理,对后人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非常接地气,内容丰富,涉及到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农村生活忌禁方面的俗语也非常多,如“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就是其中之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人们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农村,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农村,农民们经历一代代前人的口口相传,有很多农谚俗语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这些农谚非常具有代表性,很贴合农民的生活要求,不管是居家还是妆点家园,栽种花草树木都是有些讲究的,而这些讲究就是农民们要遵守的传家习俗,让一代代人都来根据习俗来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农谚,说的是“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看看说的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