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绎史】作者:马艳(临沂大学讲师)“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元末明初诗人张羽的一首《咏兰花》,道出了兰花典雅高洁、不同流俗的可贵品格。在传统文化中,兰有着重要地位。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兰的身影:“士与女,方秉蕳兮。
中国兰文化的核心内容“瓣型理论”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明初时,江浙地区仍崇尚建兰之素心,对盛产在当地的兰蕙品种还熟视无睹。陶望龄在《养兰说》中说:“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后来因江浙兰“堪能入画”而被重视,在挖掘兰文化内涵的同时,逐步诞生和完善了“瓣型理论”。
南方日报讯 (记者/叶志强 范永敬)2月6日,“龙腾盛世 兰香湾区”——韶关翁源兰花走进广州水上花市推介活动在荔湾湖举行,活动将持续到2月8日。据介绍,翁源县兰花产业发展已有25年历史,现有兰花种植面积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国内曾经疯狂炒作君子兰,有些人为此倾家荡产甚至犯罪。兰花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外形简洁素雅,叶形细长柔软,花姿优美,气味素淡幽香清新,具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气质,她多生长在深山野林,与山石草木为伴,故人称“空谷幽兰”。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几乎可以算是胡适先生最有名的作品了,然而,兰花草究竟是何物?在古代,“兰草”是兰草,“兰花”是兰花,从来没有“兰花草”。屈原作品中的“兰”是什么?和我们现在指称的“兰”是否同为一物?关于兰花及兰文化起源问题,自宋代起就聚讼纷纭,至今悬而未决。
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深受人们重视和喜爱。但对屈原时代所说“兰”是否即是或包括后来人们所说兰花,宋以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迄今未能圆满解决。屈原所说“兰”乃菊科泽兰属植物,汉以来称作“兰草”,与同类蕙草等统归“香草”,以鲜明的药用、香用价值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