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央行缩表约1.64万亿元,是2016年以来央行资产规模减少最多的一年,由此引发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央行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变化的统计报表,一直以来广为市场关注。如何看待央行缩表1.64万亿元?央行缩表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出现收缩,全年总资产规模从45.69万亿元下降至44.05万亿元,累计减少约1.65万亿元。这一数据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央行缩表常会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有专家解释。
2月14日消息,近期,央行资产负债表缩减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根据央行披露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截至2024年末,我国央行总资产、总负债合计达44.05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滑约1.6万亿元,全年缩表规模为近年来新高。专家表示,央行缩表不代表货币政策收紧。
近期,央行资产负债表缩减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根据央行披露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截至2024年末,我国央行总资产、总负债合计达44.05万亿元,较2023年末下滑约1.6万亿元,全年缩表规模为近年来新高。专家表示,央行缩表不代表货币政策收紧。
特别是提及到加大缩表力度的时候市场表现尤为疲软,那缩表是什么意思?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又有哪些?与缩表相对应的就是扩表,就是央行不断地印钱去购买其它金融机构的债券,那么央行手头上就多了很多债券,同时释放出相对应的货币到市场上,通过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消费生产力,加大金融杠杆的方式来达到活跃市场提振经济的目的。
最近,A股市场的动静可不小,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着。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2025年2月14日这一天A股的情况,还有接下来市场可能会怎么走。当天收盘后,三大股指都涨了。上证指数涨了0.43%,收在3346.72点;深证指数涨了1.16%,达到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