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稱代詞<;a class="Note" epub:type="noteref" id="note1" href="#footnote1">;①<;/a>; 第四章 人稱代詞① 上古人稱代詞,第一人稱有“吾、我、卬、餘、余、台(
《庄子·齐物论》开篇有一段南郭子綦和颜偃的对话,子綦说:“今者吾丧我。”读《说文解字》得耐着性子,不能急,因为研究古文,也没有更好的参考书,尽管书中经常有“吾者我也”、“我者吾也”这类的表述,让人看了忍不住要把书扔了。
吾、我在一般语境下都是第一人称代名词,在《论语》、《老子》、《孟子》和《庄子》里是混着用的。当然细加分辨,也可以发现用法上的一些小差别,例如在《论语》中,“吾”既指“我、我的”,也指“我们、我们的”,而“我”只作自称代词,指“我,我的”,只有一次由第一义引申作“自以为是”的意义:毋我。
关于第一人称,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比如我、吾、余、俺、在下、鄙人等,先秦时还常用“朕”。甲骨文出土后,虽然没能破解上述疑问,但其中不少文字的早期形态,却改写了传统认知,比如“我”这个字,本义与第一人称并无关系,而是一件凶残的大杀器,东汉许慎《说文》对此解读有误。
叶先生从《诗经》讲起,至李贺结束,用一学期时间系统地讲述了先秦至唐朝诗歌史。叶嘉莹先生讲诗词有一种特别的“魔力”,有人形容,凡是听过她讲课的,无不对她那热情洋溢、神采飞扬的独特魅力难以忘怀,无论唐诗还是宋词,其中的每一个字,都随着她清朗饱满的独特吟诵,荡漾在教室里,余音绕梁,袅袅不绝。
老子是非常有逻辑的,上一章节通过三绝三弃,以及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从而绝学无忧。假人假说《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学无忧的真正含义发布以后,有人和我反驳说,绝学无忧是老子的四绝之一,和“绝智弃辩,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并列关系,你那说法是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