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书,顾名思义,是婚姻的文约。搜了一下网上释义,解释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婚书在早年间为手写,多用红纸墨书,其中包括求婚帖、订婚单和结婚单,上面书写着男女双方的生辰,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每年的2月14情人节、七夕、5月20日,都有很多新人扎堆登记结婚,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是2月14日,自然也少不了排队领证的新人。为了给新人们呈现更有意义的纪念,长沙民还专门给每一对新人准备了特殊的礼物。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个传统佳节,上海各区婚姻登记处都为迎接结婚登记新高峰做好了准备,有的还为新人定制了浪漫的七夕活动。在普陀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一场主题为“缘定七夕执子手,同心婚书缔百年”活动,将为新人们带来复古婚书和现代颁证的双重浪漫。
纵观连绵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遍及神州大地角角落落的民间婚俗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来讲究孝道的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以传宗接代,致使自己的祖辈无人祭祀,才是最大的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