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一次,还是冬季,单位的人都去打实弹射击了,我一个人在哨位上站岗,不过这也没啥。但是后来班长的一句话让我知道了很多,他说这个领导平时不怎么表扬人,这是第一次表扬人,就表扬到你了,你太幸运了,可能是他看到了你的默默无闻,希望你越来越好,争取能当个好兵。
作者:高万山▲50年老战友再相聚。几十年来从未忘,克服万难找班长。山穷水尽疑无路,天各一方隔空望。柳暗花明又一村,喜鹊枝头来报春。邀战友万里来沪,行千里相迎到申。▲柯祖松(左)与李登元(右)在黄浦江边留影。
军队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专题片《红色记忆(第二集)——为了创立新中国》,今日全网正式上线!“你说,我们今天做的事,以后会有人记得吗?”他,曾没费一枪一弹,让敌军270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他,曾被子弹打穿肩膀,被炮弹炸伤腿,依然勇往直前;他,哪怕过去了70余年,仍不忘曾经的战友之情。
1980年的冬日,南疆阿克苏地区滴水成冰,寒气逼人。清晨的寒霜还未散尽,36105部队就已经开始了训练。长手套与短手套进行训练指挥的是班长窦周德,这已经是他入伍的第三年。彼时窦周德刚完成建设“天山公路”的相关任务,返回阿克苏,负责几位新兵的训练。
在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某团下士才仁周加是连队素质过硬的骨干执行了40多次巡逻任务,经验丰富今年服役期满的他在面对去留选择时毅然选择继续留在部队边防虽苦,却让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每一个和战友同甘苦、共患难的日子都令他留恋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战斗集体聆听连队干部和官兵之间的暖心故事↓↓↓西
从外地出差回来,简华永感到有些疲惫。外面天已经黑了,他还在回济南的高铁上。百无聊赖的他翻起了手机相册,看到相册里当兵的老照片,心里想着,前两天委托头条寻人寻找老战友王宝福,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翻着翻着,手机开始提示电量低,“还有13%的电量了,反正快到家了,应该够用了吧。
关于他的故事,再也无法被完整地讲述。3月14日,93岁的老兵刘玉玺离开了人世,也带走了关于他人生经历的完整记忆。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刘玉玺在枪林弹雨中走过7年。经历伤痛、疾病、与战友离散,他活了下来。
在青藏、川藏公路的修筑过程中,11万筑路军民凿通险隘,跨越激流,穿过茫茫戈壁荒原,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3000多人不幸牺牲。他们的故事也被一些人见证。两位老人闫家琪和彭家英。她们是首批进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女兵。她们作为文工队,都曾前往筑路一线。
1984年4月28日,中越老山战役打响。安徽铜陵籍战士方海鹰和胡兴龙正好在前线作战,两人既是战友又是老乡,关系甚好。在得知第二天将要执行一场重要军事任务时,方海鹰和胡兴龙约定,谁有幸活着回去,谁就去对方家里做儿子,伺候二老一辈子。
在这场战争中,这个男子立下了三等功,面对组织的提拔,他拒绝了任何嘉赏,坚持回归田野。胡兴龙见过战场的残酷,在一次训练结束后,他对方海鹰说到:“兄弟,你我家中都有亲人,而你我都是家中独子,不如我们写下血书,结为异性兄弟,日后若对方出事,帮忙给家人捎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