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二战德军军官威廉.霍森菲尔德,他是经典影片《钢琴家》中的那位英俊、正直、优雅的德军军官原型,在现实中,他不仅救出了波兰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还利用自己的职权拯救了大批犹太人。钢琴家剧照威廉.
电影《钢琴家》中一幕:波兰犹太钢琴家席皮尔曼,饿着肚子,撑着摇晃的身躯,用那双搬过砖头、扒开过冒烟残墙、被严寒冻僵过、捧起过脏水到口中、接过德国军官面包果酱的手,奏起了肖邦著名的爱国钢琴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
《钢琴师》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真实自传改编,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影片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如蝼蚁般艰难生存的故事,于2002年9月25日在法国上映。
断断续续几天看完了这部电影,随着镜头的一步步推进,仿若置身其中,却又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跟着男主席皮尔曼一起经历了家庭的破碎、亲朋好友的逝去、生存家园的尽毁、残暴无情的现实、艰苦求生的痛苦,从一开始充满希望被残酷现实一点点摧毁,从食不果腹、衣衫褴褛到山穷水尽、穷途末路、弹尽粮绝、苦不堪言再到痛至极处的颓废、麻木!
逃亡始终是悲惨的画面,但在我的认知中,“逃亡”会走向两种结果,其一是走向重生,代表着新征程的开始;犹太人在历史上代表着智慧人群,因为嫉妒、羡慕、恐惧等多种原因,犹太人在历史上的经历极为坎坷,但正是因为这种坎坷,让犹太人一次又一次获得新生。
《钢琴家》这部奥斯卡经典电影根据席皮尔曼的传记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由著名男演员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并获得了奥斯卡的三项大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钢琴家(2002)回忆的章节里,多少残酷和记忆定格成永恒又名: 战地琴人 , 钢琴战曲 , 钢琴师 , 钢琴家演员: 艾德里安·布洛迪 托马斯·克莱舒曼 艾米丽雅·福克斯 Julia Rayner Jessica Kate Meyer类型: 战争 剧情 传记 地区: 法国 英国
主演,阿德里安.布劳迪犹太裔美国人,导演是二战亲身经历者。瓦拉迪一家算得上是中产家庭,他们只好想办法把多出来的钱藏起来,可即使是这样,钱依旧花得很快一家人没有工作,家里只剩下了20块钱,母亲也只能坐在床边无助的哭泣。
在好莱坞里,有很多犹太演员深受欢迎,比如著名的忧郁帅哥阿德里安·布罗迪,因为常常饰演悲情角色而被观众熟知。在中国,阿德里安因为一部《钢琴家》而被影迷追捧,这部大作是波兰犹太导演波兰斯基的“神作”,也是他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献上的悲歌。
对纳粹历史的描绘,《万湖会议》显然选择了极端之恶的立场——并不是一群被动参与者「无思想、无意志」地执行命令,而是一群手握第三帝国核心权力的人,在极端思想和狂热意志的支配下,各自「累积式激进」,最终在一场70分钟的会议上接力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高效冷酷的杀人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