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着地图,一条奇特的边界线跃然眼前:它犹如一把尖刀,深深插入我国的版图,仿佛随时可能将内蒙古一分为二,这道边界,正是中国和蒙古国之间绵延数千公里的分界线,它曲折蜿蜒,诉说着一段复杂而漫长的历史,一段关于领土变迁、文化交融、地缘政治的百年故事。
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与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互换照会声明:缔约国双方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已因1945年外蒙古举行了公民投票证实其对于独立的愿望,并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与其建立外交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资料图。图为温图高勒边境派出所侨乡护边队员合影。 阿拉善日报供图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7日电 题:3193公里中蒙边境线上的护边员中新网记者张玮初夏的内蒙古边境凉风习习,从大漠戈壁到山川草原,无数护边员分布在辽阔的中蒙边境线上,延续着世代护边情。
9日晚,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柴文睿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表示,蒙古国人民赠送的3万只羊,承载的是蒙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从此将作为中蒙友谊的一段佳话被载入两国友好关系史册,也是两个邻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生动诠释。
来源:环球时报 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5月12日在蒙古国东南部的东戈壁省拉开帷幕。这是两国陆军首次联合训练,中方派出营级规模兵力,携各型武器及轮式装备等参训。那么,“草原伙伴-2024”释放出哪些信号?首先,两国军事互信持续增强。
国门,是国家的门户,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是中华文明展示和传播的重要窗口。在我国2.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国境线上,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国门巍然耸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5载以来的辉煌成就。国门之上,承载着国家的荣耀与希望,是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