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春打六九头,立春迎春到。”2月12日,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熙熙攘攘的成都东站候车室里,一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元宵喜乐会热闹上演。“二十四节气”灯笼高高挂起,身着汉服的志愿者穿梭其中,为旅客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翟祚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宝颖)2025年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即将迎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春运期间,在热闹十足的候车室、游子返乡的高铁上,非遗活动走进候车室、列车上,为旅客送上一道别样的文化盛宴。
新华社福州10月1日电 题:特写:高铁上遇见“非遗”新华社记者周义10月1日,从福建平潭开往上海虹桥的G1634次列车装扮一新。进入车厢,写有祝福祖国话语的卡片在车窗上随处可见。9号车厢里茶香阵阵、笑语声声,临时设置的“非遗文化角”十分热闹,旅客们围在一起感受非遗的魅力。
在蛇年新春的喜庆氛围中,一趟从南京驶向西安的高铁列车,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紫金号”助力非遗上高铁——“双城寻年味,探源文化行”主题活动在G1887次列车上完美呈现,让旅客在飞驰的旅途中,沉浸式领略非遗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1月26日,高铁蚌埠南站候车大厅内,“邂逅”非遗之美,让旅客在归家之路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作为中国春节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运,为了更好地宣传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蚌埠铁路部门结合地域特点,在车站开辟“非遗专区”,宣传展示、普及推广传统文化、非遗文化。
当古老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的高铁站车相遇,那浓浓的“非遗”年味儿,扮靓了归途,更惊艳了旅客。你看,在广州南站,广绣、广彩、木版年画、潮州工夫茶、鸡仔饼制作工艺等10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候车大厅。在江苏连云港站,剪纸、面塑、吹糖人、云雾茶等十余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展示绝活。
近日,“紫金号”G1887次列车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上高铁”主题活动,将西安与南京两座城市的非遗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为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增添了一抹亮色。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彰显了铁路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为旅客展示西安特色剪纸。
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2月12日讯(记者 肖帅 通讯员 唐康舜 陈梦灵芝)2月12日,乙巳蛇年正月十五,正值元宵佳节,在一趟由张家界西开往长沙南的G6373次高铁列车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节庆祝活动正在温馨上演。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乙巳春节。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当高铁与非遗相遇,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在华夏大地上徐徐展开。
「链接」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为让旅客在归途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川青铁路、巴南高铁、沪昆高铁等多条线路,联合文旅部门开展高铁文化活动,为旅客呈现独特的“非遗之光”。
“没想到坐个高铁还能体验这么丰富特别的非遗活动,还吃了一碗元宵,有种团圆幸福的感觉。”2月12日元宵节,在G6079次列车上,旅客王女士对记者说。12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大车站以及列车车厢里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据报道,1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暖春运路,非遗进万家”文化活动在G1088次列车上举办,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潍县布娃娃等具有山东地域特色的非遗传承人受邀乘车,为旅客在返乡的旅途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繁忙的春运路增添了一股浓重的文化情谊。匠心独运,非遗艺术映眼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泉州1月14日电 (吴冠标)高甲戏、“簪花围”、南音......14日,2025年春运正式拉开序幕。南铁漳州车务段泉州站举办“高铁喜逢非遗年 探寻海丝古韵美”活动,用“高铁+非遗”,为热闹繁忙的春运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