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2月10日电2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专场,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尽快恢复和发展,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回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据自治区商务厅消息,近日,在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新商业 新消费”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上,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第一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和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案例集,我区4地6个旗区进入榜单。
2月10日,全区商务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记者在会议上获悉,2025年被确定为商务领域“消费提振年”,全区商务系统将做好5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内蒙古商贸消费升级。加力扩围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数据显示,2024年内蒙古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以旧换新94.
近期,各省区市前3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出炉,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17875.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再次高于全国水平、居各省区市前列。经济表现亮眼不止于此,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展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2023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2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增速居全国第3位。这一难得的成绩单,为我国经济韧性增长贡献了一份力量。作为资源能源大省,7.3%增速的含金量在哪里?内蒙古开辟了什么新赛道?产业结构有哪些新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5日电 题:内蒙古:经济高增长背后的转型之变新华社记者王靖、安路蒙近日,省区市经济半年报出炉,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683亿元,同比增长6.2%。同时,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电商平台上常常出现低价推销商品,展示的是大包装,下单后收到的却是小包装、“迷你”装。左图为商家展示的大包装,右图为实际收到的“迷你”装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通过体验揭开其中套路。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8日电 题:中国市场仍然机遇广阔——外资企业“内蒙古行”观察新华社记者潘洁实地走访考察、提出投资诉求、对接合作意向、探讨共赢之道……6月4日至6日,近40家外国贸促机构、在华商会及外资企业60余位代表走进内蒙古,参加由中国贸促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外资企
新京报讯 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724批次食品抽检情况的通告(2024年第22期),近期,该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保健食品、餐饮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乳制品等27大类食品724批次样品,其中检出15批次不合格样品。
原标题:招商赋能兴产业 中医药(生物制药)链上谋突破——我州推进中医药(生物制药)全产业链发展本报记者 郭慧霞走进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中药材提取车间内蒸汽升腾,生物制剂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批批药材经过精深加工,变身为高附加值的中药饮片、保健食品,远销海内外。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内蒙古重点监测的285家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0.34亿元,春节消费“热辣滚烫”。其中,服装、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金银珠宝类和书报杂志类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2%、9.7%、21.9%、33.9%和48.2%。
警方通告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侦办的“内蒙古亮泽商贸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现已进入起诉阶段,为有效进行案件诉讼活动,最大限度地挽回投资者的损失,望该案件受害人于2021年3月4日前携带身份证、银行流水等相关证据材料到赛罕分局经侦大队报案。
记者11月22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获悉,办案民警日前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酒案,捣毁一个制假窝点,摧毁一条假酒产业链,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今年9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内有人非法销售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