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四川省泸定县有一座家喻户晓的桥叫”泸定桥“,桥东有一座”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纪念碑前有22根石柱,每一根石柱都代表一位红军战士。然而在这些柱子上知道姓名的只有八位:分别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更多的无名烈士还有待寻找。其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他叫”云贵川“,名字很特别,而且看介绍他当时参加这场战斗时的年龄是当时最小的,才16岁。
如今的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公众号供图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佳子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泸定桥南的大渡河边,坐落着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这个特殊的纪念馆里,存放着村民自发捐赠的过桥木板。1935年5月,中央红军北上陕北的道路被大渡河所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军令如山,仅仅只花了25个小时,红四团就完成了任务,可是当年参与“飞夺泸定桥”的22名战士,除了已经牺牲的4名战士,剩下的18名战士就像是被湮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一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就连他们的去向也成了谜题,那么他们最终在飞夺泸定桥后究竟去了哪里?
极目新闻记者 张扬视频剪辑 王鹏铁索横江今仍在,犹见当年红军来。今天,是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7周年纪念日。87年前的今天,中央红军一路披荆斩棘到泸定,创下人类徒步行军史上的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红4团在1天里跑完了240里的山路,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没有先例,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完成的。面对这样的困境,战士们没有气馁、反而是斗志高昂、火可以浇灭火把,但是战士们心中必胜的信念是浇不灭的,虽然两昼夜他们只睡了不到2小时,虽然他们身体疲惫不堪,但在强大的精神支撑下, 他们别无选择,跌倒了再爬起来,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进,他们在使命的召唤下,飞速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闻名的壮举,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的日子。大渡河长征冲出了国民党数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跨越人迹罕见的雪山草地,纵横十一个省,转战数万里,1936年10月,当历尽千难万险的几支红军在黄士高原紧紧拥抱时,远征从此有了一个广为传唱的名字:长征。
5月28日傍晚6时左右,川军二十四军第四旅袁镛部三十八团团长李全山派三营一连连长饶杰率先头部队占领了泸定桥,川军先头部队到达泸定城并到达泸定桥后,立即扼守桥头并动手拆除桥板,但因天黑下雨人少且疲劳不堪,拆桥板的速度缓慢。
文|科学虫洞最早了解泸定桥,是在小学课本上的课文“飞夺泸定桥”。这座桥见证了红军渡河夺取泸定桥的英勇无畏,人们到四川甘孜旅游时,也忍不住上去走一走。泸定桥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它的现实重量也非常可观。它是一座铁索桥,整座桥的铁件加起来重达40多吨。泸定桥全长约为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