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身着传统秧歌服饰的张村有地人。张村有地在马坊村附近,他们的传统老秧歌在牛王会乃至榆林地区都非常有名。②“社家”(牛王会所选之敬佛人)敬佛以一年为期,每年牛王会后,新旧“社家”交接。新选轮值社家要将佛像接到家里供奉一年,每天3次沐手上香,更换贡品,不得间断。
来源:环球网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马坊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牛王大会。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如约而至,共同见证了这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况。活动现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欢快的秧歌和悠扬的唢呐声此起彼伏,展现了横山人的热情好客。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横山区党岔镇马坊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牛王大会。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如约而至,共同品鉴这场非遗盛宴。活动现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欢快的秧歌和悠扬的唢呐声此起彼伏,展现了横山人的热情好客。横山老腰鼓的激昂表演,更是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横山马坊牛王会宗教信仰祀神社事活动,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圣会”。周边四个乡镇四十一个村庄参与其中。其规模之宏阔,世所罕见。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将“横山牛王会”批准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横山牛王会是陕西横山县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信仰活动。采用了佛教的水陆法会形式,供奉的是“西天古佛”和“牛王菩萨”。年年打醮力、牛王会,既有追悼往昔年馑、瘟疫中死难人员亡灵、安抚人心之意,又有祈求牲口平安健壮、生产繁衍的禳灾目的。
阳光讯 横山曾因一首民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唱响了全国;一代宗师韩起祥用一把三弦把陕北说书推向文艺大舞台;人民当家作主人,以《翻身道情》表达着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民歌、说书一个个极具陕北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横山无不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因为在陕北,一般村庄的名字多为三个字,其中第一个字是本村绝大多数住户的姓氏,最后一个字往往是概括本村地理特征的名词,如山、沟、峁、梁、崖、畔、砭、墕等,中间以“家”字相连,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指向明确的村庄名字。
牛商把运输车停在交易平台附近,购买到心仪肉牛便可装车。来自外省的客商在观察牛的外观。卖不出去的牛可以寄存在牛圩里,请专人看管。近年来牛圩的肉牛品种逐步增加。横山牛圩市场大、肉牛质量好、价格公道实在。凌晨四点,夜深人静中,位于廉江市横山镇下乙槽村的牛圩市场已经一片喧闹。
在遥远的陕北,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庄,叫“张存有地村”。这个村位于无定河以西、明长城以东,行政上属于陕西榆林市横山区的南塔乡。除了名字有些怪以外,该村至少在表面上与陕北普通的山村没有任何区别。这里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这里有一种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艺术——横山老腰鼓。
来源:【安顺日报-掌上安顺】岁时民俗:节庆习俗 民乐庆丰除了春节以外,每年的各个月份,在屯堡多有习俗:二月十九日,年老的屯堡妇女要备上香帛到供奉观音像的寺庵朝拜。凡敬奉观音的人初一、十五不吃油荤,以素食为主。三月初三日,俗传为“王母娘娘”主持的“蟠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