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用降压药来加强血压的控制,但服药后血压控制到多少合适呢?是不是越低越好呢?比如有的朋友,本身是轻度高血压的情况,服药后血压直接降到了100/60这样的水平,这样的情况合适吗?应该如何应对?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常常会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来咨询说吃了降血压药,血压还是比较高,怎么办?药物服用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够把血压控制下来,尤其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长效、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总体上发挥最大,疗效会比较慢一些,但慢有慢的好处,因为将来会比较稳定,比如说我们用的氨氯地平,它的半衰期就特别长,可以超过35个小时,与此同时它的最大疗效发挥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来讲需要1~2个星期才能发挥最大疗效,如果您只吃了3天5天,那么还可以再看一看。
血压130/90水平的血压,实际上并未达标,中国高血压指南规定,血压在140/90mmHg水平以下才叫正常血压,虽然收缩压130达标了,但是舒张压90或90以上,也属于高血压的范畴,如果按照欧美高血压指南,将正常血压定义为130/80mmHg以下,那么130/90的血压妥妥的属于高血压。
血压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判断,血压的高低能够检查出人体血管是否健康,如果血压偏高的话,就会有极大的概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体生命,如果存在低血压的话,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体的血压必须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才能有助于机体的正常运转。
厄贝沙坦(足量)+左旋氨氯地平(足量)+倍他乐克缓释片(一片)血压下午超130/90,加服一片硝苯地平缓释片(1)后血压正常。都说这样合用不合理,但是血压确实达标了,该如何解释。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首先,降压治疗,无论采取任何药物,血压达标才是硬道理,这点毋庸置疑。
高血压是一种须长期服药的慢性病,而很多患者虽多年患病但用药知识很匮乏。比如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服降压药会造成低血压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高血压和低血压的界限。高血压通常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低血压则通常指血压低于90/60mmHg。
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血压是人的一种体征,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对影响健康。那么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下面一起来看看血压正常范围值。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重视血压监测,但是,自己进行血压测量却容易出现几个误区。误区一:血压是固定值,波动即为不正常按照正常标准,18岁以上的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是指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到2.45亿,已成为沉重的疾病负担。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服用降压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在过去,我们介绍了多种老牌降压药,比如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等,但也有患者问,有没有比较新的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