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百姓增收一直是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所在,沈阳市辽中区镇村充分开动脑筋围绕生态和现代农业示范提质增效,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辽中区大黑镇农场村位于柳绕地区,全村有一百多户,土地贫瘠村集体收入一直不乐观。
逛星光夜市,赶就业大集。当“夜经济”遇上“就业季”,美食、音乐、夜生活,招聘、求职、递简历,这些元素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8月17日,由沈阳市辽中区人社局、蒲东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社区就业大集活动,在蒲东街道星光夜市成功举办。
随着农村生活逐步改善,科技手段与百姓生活越来越近。给农户自来水安上的智能水表,对于辽中区表现来说是件既省心又舒心的高兴事,新成员的到来让村民每家日常生活用水现状得到极大改善。六十多岁的田艳秋家里种植棚菜多年,以前村里自来水每天只有在早晚各一小时进行集中供水。
近日,沈阳市辽中区老大房镇与皇姑区三台子街道联合举办了“党建引领促发展 城乡携手共振兴”主题活动。活动中,老大房镇为皇姑区三台子街道党工委与会党员干部、企业家代表颁发了“老大房镇乡村好物推荐官”聘书,实现镇村与街道社区深度融合,共同携手发展。
提到营商环境,企业办理执照就能反映地区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沈阳市辽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年就进行了增值服务,在办理审批现场给企业送去了新春大礼。刘帅是沈阳唯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于股权变更营业执照需要重新办理。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沈阳市辽中区成功入选辽中区拥有辽河、浑河、蒲河、绕阳河4条河流过境,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享有“辽宁中央、鱼米花香”的美誉。当地将抓住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契机,整合项目资源,促进文农旅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区域休闲农业迈上新台阶。
12月31日,历时三天的沈阳市辽中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近海文体中心胜利闭幕。大会的执行主席:丁一楠、杨晓波、李淑文、张新波、宋志清、刘野、田野、刘彦力、张荣国、王玉杰、安冲、刘梦霄、刘恩、韩勇、郑士俊、肇东、刘晔、李强、李明、高殿英。
雪后,天地间一片苍茫,大地被覆盖在冰雪之下。然而,在辽中区,蓬勃生机正在涌动。1月29日,记者踏入茨榆坨街道的汉夏种植合作社,暖意驱散了外界的寒意。农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大棚里井然有序地劳作,仿佛春天已提前眷顾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中俄(沈阳)经贸合作产业园开发建设进展如何?在对外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12月4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辽中区:向北向未来,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桥头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1—11月,辽中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5.9亿元人民币,其中,对俄贸易额实现5.
今年以来,沈阳市辽中区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来抓,按照“平台+通道+产业”发展思路,高水平推动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抓规划 搭平台辽中区高站位编制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总体规划,依托综合保税区、近海场站和辽中产业基础,规划了“两核两轴、五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今年,沈阳市辽中区认真落实辽宁省《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窗口改革的实施方案》和沈阳市综窗改革工作要点,以“一窗办多事”为核心,制定出台《辽中区进一步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四个四”行动,建立“1611”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体系,全区综合窗口改革全面铺开。
近年来,辽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向北开放的工作部署,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