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丁健院士:半个甲子的“新药梦”“不做创新药,就没有出路。要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这朴素的愿望,让丁健在肿瘤领域里埋头深耕了30多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谈到抗肿瘤药物研发时,双眸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中新网长春12月8日电 (李钊 金乔)丁健院士工作站落成暨长春创新药物研究院签约仪式8日在长春举行。据悉,该工作站将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春市在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竞争力。
·“到现在为止,谈癌色变还在民间广泛存在。事实上,现在所有的疗法加起来,对恶性肿瘤完全有效的只有30%左右。不能治愈并不意味着绝望,我们想把恶性肿瘤真正变成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这样能够控制的慢性病,让患者带癌生存。我们离这个目标还非常远,但是我想一定会实现的。
图说:2017年9月,丁健在实验室指导工作 受访者供图(下同)“这个奖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给我们整个团队。我们只是为推动‘谈癌不再色变’做了一点点事。”得知被授予“上海市科技功臣”,丁健最先想到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同事们。
12月7日,永春生物医药城与丁健院士团队交流座谈会在东北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永春生物医药城作为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的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区、高质量生活的示范带,目前累积洽商企业380多家,落位项目22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药物所 供图深耕肿瘤药理领域三十余年,致力于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丁健在众多同业人眼中是中国创新药物发展的引路人,是中国新药与世界接轨的拓荒者。
中国商飞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和肿瘤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院士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修发贤等10人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6项成果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29项成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114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9项成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艾尔莎·瑞秋曼尼斯、雷内·贝尔纳茨、岳尔根·约斯特、简-皮埃尔·马乔拉等4位外籍专家获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近期,澎湃新闻科技频道《我的科学观》栏目,制作专题报道《创新的底色》,旨在深入探讨什么是创新文化,如何打造健康、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丁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自1992年回国,他一直致力于抗肿瘤新药的研发。
10月23日上午,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颁发,共214项(人)获奖。2023年度上海科技奖授予吴光辉、丁健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修发贤、胡伟达、曲大辉、黄正、汤奇荣、林浩东、李辉、舒易来、张亚林、张少霆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让中国原创新药早日走向世界。”作者:陈佳莉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有一处被誉为“张江药谷”的地方。这里汇集了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在内的一批药物研发中心,以及聚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结合的创新企业。
在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近日主办的2024第二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上,多位业界人士认为,我国在创新药的原研领域潜力巨大,但需同步考虑全球生物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在协同中寻求差异化机遇。全球研发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
刚刚过去的一周里(10.21-10.27),多场重磅活动在上海举行,上观新闻持续予以关注。吴光辉院士(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与丁健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研所)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吴光辉历经十余载,成功让C919翱翔天际;丁健则与肿瘤抗争30载,梦想将恶性肿瘤转化为慢性病。
一款新药的诞生平均需要十年。古稀之年的丁健院士,已经为我国创新药研究投入了三十余年。10月23日,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获得科技功臣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