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拉线,换秧,插秧……”6月8日,端午假期首日,位于南京江宁的南京农业大学土桥水稻实验基地一片繁忙。正值农忙插秧季,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水稻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团队带头人万建民正带着150多名研究生,戴着草帽、穿着胶鞋,在水田里插秧,在试验田选育“良种”。
又是一年栽稻季,昨天在去上班的路上,看到乡亲们在水中栽稻子的场景。不由人对农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只知道的大米是从超市里买来的。就是知道大米是地里种出来的,可能从网络和一些书籍上看到的都是机械化作业,插秧机、收割机在地里行驶,人坐在电脑旁指挥着。
(思进注:最近,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科学解读中国的粮食安全》,十年前开始策划,五年前开始写作,期间三易其稿、换了好几个出版社,各种审核,甚至在开印之前还紧急换个封面,终于出版了。
金秋时节,丰收满园。广袤田野间,千重稻浪翻滚,收割机来回穿梭……广东各地正奏响着丰收乐章,乡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广东是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也是最大的粮食主销区,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粮食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
如果四川大米也直面天命,会发生什么故事?早在4500年前的宝墩,四川大米就成为了掌管古蜀先民们“饭碗”的“神”。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吃饱饭,四川大米经过几千年的“修炼”,习得了一身“神通”!神通一:分身术杂交水稻等技术的加持下,四川大米产量“噌噌噌”往上涨。
大米作为中国甚至整个东亚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可以说水稻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一些以米为主食的地区,一天不吃米就浑身难受,可是欧美国家却不想让中国人吃米,说中国人种植水稻是在破坏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