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量子计算机距广泛应用还远吗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一场演讲。他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利用量子力学的奇异特性来进行计算。费曼的这一理念犹如一颗开创性的种子,为量子计算领域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参考消息网10月5日报道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9月30日报道,最近的一些实验表明,研究人员可能最早在2029年就能研发出有用的量子计算机。报道称,研究人员说,这些最新的实验代表了关键的里程碑,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通过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和波士顿的双节点量子网络路径的地图。图片来源:哈佛大学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演示了突破性城域量子计算机网络。他们使用波士顿地区现有的电信光纤,展示了在两个量子存储节点之间,迄今最长的光纤距离。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新成果竞相涌现,量子计算引发高度关注。围绕相关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量子计算为什么可以实现高速运算?
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2月12日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表示,“实际有用”的量子计算机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量子时刻让我想起了2010年代的人工智能,当时我们正在开发谷歌大脑,并取得了早期进展。”皮查伊说。
2月26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用稀释制冷机,在交付客户后完成性能测试,其实际运行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仅仅10天,全球61个国家用户访问“本源悟空”,其中来自美国用户的访问次数位居榜首。对此,郭国平向《南华早报》表示:“美国的量子计算机不对中国开放。但是,秉承科学探索无国界的理念,我们愿意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用户开放服务,共同推广量子计算理念,造福人类。”
系统和主要模块示意图。图片来源:英国《自然》杂志科技日报北京2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该公司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其设计和构建过程,并展示了该原型机如何能够灵活扩展至所需规模。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我国科学家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成功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QCFD)仿真,标志着国产量子算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2月12日报道,美国海军对量子计算机的应用有很长的愿望清单,从基础科学——了解舰艇的腐蚀问题——到更有趣的用途,如模拟军演。目前量子计算机仍无法胜任这些任务,但这并没有阻止军方对它们的用途展开设想。
◎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4月10日,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装备国内首个PQC“抗量子攻击护盾”——PQC(Post Quantum Cryptography,后量子密码)混合加密方法。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我国多所高校已开始使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的机时,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等知名高校。
(本文作者张晓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Irwin and Joan Jacobs 讲席教授)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量子计算的有趣的论文,讲的是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视角来看,DNA可以看作是完美的量子计算机。在介绍这篇论文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关于量子计算的一些核心要点,方便后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