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是,“八百壮士”中很多都是湖北人,不少来自湖北通城县。14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湖北省档案馆查到1947年通城县抗战史料,其中一份《通城县参加上海四行孤军四十九壮士姓名一览表》的档案,列出了49名壮士的姓名、年龄、军级、所属乡镇、是否返籍或阵亡。
“基本上全程都在流眼泪”,“口罩哭湿了,干脆把口罩当成了纸巾”,“下半场开始眼泪就不断”。影片在8月14号开始点映第一天,就被称为“硬核催泪弹”。你可知道,这部改编自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电影,蕴含着不少湖北元素——“八百壮士”一半以上都是湖北人!
由导演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郑恺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八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技术原因(其实应该是与主流思想相悖的史实及历史人物评价原因——管虎曾经在微博发文晒出和演员秦汉的合照,载文“1937,全线溃退情况下,下令留守上海四行仓
会后,陈诚送了我们一面团旗,写有“湖北保安五团”字样。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我们全体官兵雄纠纠地通过市区到大智门火车站上火车。“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52人,据统计湖北人占了80%,其中通城人有150人,蒲圻有22个人。有必要说明的是第524团第1营几乎就是湖北保5团第1营的翻版,成为后来载入史册“八百壮士”中的主力军。给四行仓库守军送旗的女中学生杨慧敏,在上海南京沦陷后,来到当时的战时首都武汉,到处演讲,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当时全国传唱“歌八百壮士”。这首歌的词作者桂涛声,在武汉认识了湖北籍音乐家夏之秋,桂涛声把“歌八百壮士”歌词交给夏之秋,夏之秋于1937年12月完成作曲曲,交由武汉籍歌唱家周小燕首唱。
片中“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军奋战四个昼夜的英勇事迹让所有人动容。但鲜为人知的是,“八百壮士”中大部分人都来自湖北,且多为通城人。据通城县史料记载,“八百壮士”中出自通城保安大队的壮士在240人以上,其中通城县本土的有200人以上。战争结束后,共有49名“壮士”回到通城老家。“在我们那儿,老一辈的通城人都知道‘八百壮士’的故事,他们身边很多人,都是那些壮士们的家人、亲戚、朋友,但年轻人和小孩子就了解得不多了。”
在确定上映之前,《八佰》已经周折了十余年。导演管虎总是用一句“老天眷顾”来形容这一次疫情后《八佰》的点映成绩。截至8月20日,《八佰》点映票房累计突破2亿,创下点映票房新高,观影人次也突破了500万,成功打破了复工后电影行业低迷的僵局。
世人皆知淞沪会战中,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声震中华,但对外号称800,实际只有420人左右。然而在“八百壮士”中湖北人约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在湖北人中又以通城士兵为最多,共有100多人,这100多皆来自为“剿共”而组建的通城保安大队,人员构成有红军被俘战士、被抓壮丁的农民、等。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在团附谢晋元的带领下,老葫芦,小湖北,端午,雷雄,羊拐,老铁,老算盘,朱胜忠,山东兵,洛阳铲,上官志标,陈树生等人,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1937年8月,日本入侵上海,淞沪抗战由此展开。第88师是淞沪会战中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之一,524团则是该师最精锐的团,会战反击第一枪就由该团一营打响。10月26日,中国军队全线西撤。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坚决态度,国民党决定留下部分兵力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