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一号”遥感卫星于12月17日02时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23日13时59分地面站成功接收了首幅影像,影像拍摄地点位于黄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段。影像产品地形特征明显、地物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微波散射特性明显、质量优异。
“水利一号”传回影像黄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段。水利部供图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部获悉,12月23日13时59分,“水利一号”遥感卫星12月17日成功发射后,地面站成功接收了首幅影像,影像拍摄地点位于黄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段。
海报新闻记者从水利部获悉,1月10日8时,黄河下游河口河段(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出现2025年度首次流凌,流凌长度37.55千米,首凌日期较常年(1971年至2020年均值为12月20日)偏晚21天。黄河凌情总体平稳。受冷空气影响,1月9日至10日黄河下游地区气温明显下降。
记者从水利部信息中心获悉,“水利一号”遥感卫星于12月17日2时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23日13时59分地面站成功接收了首幅影像,影像拍摄地点位于黄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段。影像产品地形特征明显、地物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微波散射特性明显、质量优异。
南都讯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据水利部消息,受前期降雨影响,7月29日9时36分,黄河上游干流唐乃亥水文站(位于青海省兴海县)流量涨至2510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黄河2024年第1号洪水”。
来源:中国水利 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25日至27日黄河内蒙古地区气温显著下降。11月27日,黄河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三湖河口水文站上游2公里(三盛公枢纽下游211公里)至清水河县喇嘛湾大桥(三盛公枢纽下游490公里)河段出现流凌,流凌密度10%~30%,首凌日期较常年平均偏晚7天。
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受近日强冷空气影响,今天上午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首次出现流凌,标志着从今天起,黄河正式进入2024—2025年度凌汛期。据了解,这次流凌密度10%—30%,首凌日期较往年偏晚7天。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王迟)据水利部消息,1月10日8时黄河下游河口河段(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出现本年度首次流凌,流凌长度37.55千米,首凌日期较常年(1971年至2020年均值为12月20日)偏晚21天。黄河凌情总体平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12月5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马永来主持召开防凌会商会,了解掌握防凌工作开展、水库蓄水、天气和凌情发展变化等情况,分析研判未来防凌形势,安排部署防凌各项工作。
随着近期气温回升,黄河下游山东封冻河段自2023年12月28日开始解冻。截至1月7日8时,随着黄河山东河口垦利河段最后一处封冻河段顺利开通,标志着本年度黄河山东段凌汛期第一次封河过程平稳结束,已全线开河。目前,山东境内53座浮桥也陆续恢复通行。
中国网12月26日讯 据水利部消息,日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祖雷鸣主持防凌会商会,分析研判黄河封河关键期防凌形势,进一步安排部署各项防凌工作。11月29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出现流凌,黄河进入2022—2023年度凌汛期。
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今天(11月14日)上午,黄河内蒙古河段首次出现流凌,标志着黄河正式进入2023—2024年度凌汛期。受近日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地区沿黄气温明显下降,今天上午8时,黄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头道拐河段出现流凌。
12月1日,来自德州黄河河务局的消息,黄河德州段已于当天起正式进入凌汛期。该局为确保德州黄河防凌安全,提前部署应对,防凌工作已准备就绪。黄河凌汛期是指受低温与河道形态等影响,冬季黄河干流可能出现冰塞、冰坝等特殊冰情,导致冰凌洪水。今年黄河山东段凌汛期为12月1日起至次年2月底。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4日电(记者恩浩)记者从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获悉,受冷空气影响,14日上午8时,黄河内蒙古头道拐河段出现流凌,标志着黄河自即日起进入2023至2024年度凌汛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14日下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消息,黄河进入年度封河期。受强冷空气影响,12月14日16时,黄河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贺成全村河段今冬首次封河,封冻长度累计约1公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宣布,黄河进入2024—2025年度封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