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最近,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这个momo并非哪一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期刊《中国青年研究》刊发了一篇题为《隐匿即显露:青年匿名社交的平台、动因及展演》的研究文章,探究当代青年匿名社交的特点及其背后的青年文化。
最近,“momo大军”占领社交媒体的现象,逐渐引发了社会关注。以豆瓣、小红书为主要代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讨论区,都被成群结队的momo们染成了一片粉色的海洋。有人戏称:行走互联网,多少得认识几个momo。
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最近,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这个momo并非哪一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
最近,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不少人感到费解“momo”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年轻人的互联网面具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圆脑袋、小爪爪,脸上还带着一团腮红。你有没有在社交平台上见过这只粉色小恐龙?↓头像整齐、昵称统一,momo们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活跃于各个社交平台。有网友调侃:如今的互联网海域,随便丢块石头,都能砸中好几个momo。▼网友自制“mo口普查统计”那么问题来了,momo到底是谁?
5月13日,有韩国媒体以标题:“Twice Momo,你是不是太性感了?大胆的机场时尚”进行了报道。51韩团小编获悉,这是TWICE成员们,12日下午通过仁川国际机场,出发前往洛杉矶,参加第四届世界巡回演唱会TWICE 4TH WORLD TOUR 'III'安可演出时的照片。
□覃雨轩(广西大学)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一段时间以来,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其实,“momo”并非某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杨霁月近期关于“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关键词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用算法打败算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算法驯化”的实践。他们通过评论点赞,主动寻求多样化的信息流,建立“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
所谓“momo”,并不特指某个人,而是一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用户,用着同样的头像和网名。随机点开几个“momo”的账号,有的是分享制作思维导图的学习博主,有的是分享化妆好物的美妆博主,有的则是分享美食、美景的生活博主,每位博主的主页都很有个性,但套上粉色头像加“momo”的名字,一旦给其他人留言或是点赞,便也一时难分彼此。
你在“冲浪”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用户: 粉色的小恐龙、统一的“momo”名称充斥着各个社交平台几乎每一篇帖子下都有他们的存在让不少人感到费解“momo”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用统一的头像和网名?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mo”其实,“momo”们并不是什么“神秘组织”。
一觉醒来,小红书变成国际app了?这两天的小红书,时不时可以看到各种外国人封面,封面下的英语标题也引人注意,戳头像一看,IP皆在美国。在美国生活了8年的赵汉卿(小红书博主@Aaron两个a)于1月13日发布了一条英文视频,向外国人介绍小红书,收获了10万赞,新增2万外国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