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旧影》 王诗文 整理 陈 龙 重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不过细究起来,传统语境中的“学”和“术”义近而各有偏重,“学”偏向知识、思想,“术”偏向技术、技能,二者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在教师与学生、作者和读者之间传授,而“术”更多通过行为在从业者之间传承。
历史:瑶乡深处 古法造纸传承数百年兰田瑶族乡位于灵川县西北部,属边远山区,居住着瑶、壮、汉、回等多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33.4%。该乡境内山高岭叠,山地面积占总面积96%。一直以来,依托丰富的竹木资源,毛竹生产和加工是瑶乡群众的主要经济支柱。
贵州丹寨县石桥村,手工花样造纸工场。(视觉中国/图)老蒋家的一个竹塘今年漏了。竹塘就挖在河岸上,四五米见方的一个大坑,砍下来的竹子在里面沤制、发酵,这是造纸的关键一步。竹塘一漏,其他的工序,也跟着停了下来。老蒋的作坊里挂着蔡伦像。
要想真正领略这一“活化石”般的文化风景内涵,须得与赣南客家人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解读。赣南客家人聚居的山区,大多生长着茂密的毛竹,春季,斫下即将长叶、富含纤维的竹笋,放在石灰池里腌制两个月,然后踩烂、漂白打成浆,再用竹帘抄成水纸,最后榨水、焙干、裁切,便成了上市的草纸。
造纸术的存在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有着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使得文明的传播速度更便捷、传播成本更低,促使了纸质书的出现,所以说它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1甲骨,主要是指龟甲与兽骨,主要应用于商代,作为占卜之用。
我们中国有傲人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其中造纸术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而其实傣族的传统手工造纸术也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现存的傣纸工艺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现存的活化石。
“据《后汉书·蔡伦传》载:‘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而这里讲到的‘树肤’其实就是树皮。”11月7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科普万里行”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国际木文化博物馆,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李萌就开始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