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刘晖所作《黄山松》和《黄山画纪》两本画册时,立即为它惟 妙惟肖而又意趣天成的画面所吸引,只觉得黄山千峰万壑的奇松在当空腾舞,似有阵阵松涛扑面而来,有的宛如游龙出没云天,有的状如凤凰翩翩欲舞,或给人以树高白云低的雄奇之势,或给人以“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的飘逸之感,犹如黄山美景,搜人神魂:奇松、怪石、云海、清泉。“真是千姿百态,令人倾慕”。
从此,大名鼎鼎的徽州“陆沉”,巍峨耸立的黄山“移位”,皖南没有了徽州,处处都冠名黄山。当时笔者在《经济日报》任职,也为此多次撰文提出意见。直到去年10月,《北京晚报》还刊登了作家李辉撰写的《可惜从此无徽州》和《徽州徽州欲说还休》两文。
我在国际饭店四楼采访时,他感慨系之:“这便是我全部的美术启蒙。”高中毕业,考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却不愿成天与帝王将相“厮守”,课余一头扎进画堆里,那本借书证全用来借美术书了。后来华师大干脆把他送到浙江美院学习,这倒“正合吾意”,刘晖得意的不行。
苍岩古翠 丙子冬刘晖画 60cm 96cm岩壑深深寒色青 壬申刘晖画 60cm 96cm虬枝深岁月翠色老乾坤 刘晖画 45cm 96cm境险奇出 壬申刘晖画于北京 60cm 96cm境险奇出 丁亥冬日刘晖画于北京 96cm 60cm云天雄姿 甲申刘晖画 137cm 68cm凌寒
为了认识黄山风光的奥秘,不满足于记录黄山习见常闻的特点,为了发现黄山那种独特的和变化符的美的特征,他往往不顾生命危险,单人深入人迹罕到的地方,我在黄山游览时,有位同志告诉过我,有一个单人出发采集石耳的人,因为绳索出了故障,身体悬半空成了干尸。
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研读历代名家画松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从五代后梁的荆浩,到北宋的李成、郭熙,宋代的李唐、马远,元代的王蒙,清代的弘仁、石涛、梅清等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画家,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画法以及笔墨、构图呈现出各异的形态。松壑会琴图 五代 荆浩。
第一次见到刘晖画的黄山松,就被那特有的风骨和灵性所感动了,只觉得黄山千峰万壑的奇松在当空腾舞,并夹着阵阵松涛扑面而来。有的宛如游龙探海,有的好似鹤立云天,或给人以树高白云低的雄奇之势,或给人以山静松声远的飘逸之感。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从设计、建筑到装潢,耗时不到一年的庞然大物,却是除故宫外的另一座艺术品宝库。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大会堂共收藏了1000多件作品,囊括了齐白石、傅抱石、关山月、潘天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