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的会面总是难能可贵的。中国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蒋兆和先生,给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先生现场画像的视频:相较于茅以升,知道蒋兆和的人要少一些。但如果说到那幅被无数学子创意恶搞的杜甫画像,估计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
《流民图》前半卷本报讯(记者郑汝可 实习生张如燕 通讯员李霞)百余名穷苦民众画像,26米长卷……1943年,国画大师蒋兆和在京画下巨作《流民图》,成就一个时代高峰。昨日,在武汉美术馆开展的“我法——蒋兆和绘画艺术研究展”上,仅存于世的6幅蒋兆和《流民图》手稿首次来汉展出。
蒋兆和 《卖子图》 1939年武汉晨报讯(记者刘婧)1934年蒋兆和创作的《流民图》,成为20世纪中国画史诗般的巨作。1998年,在蒋兆和去世12年后,《流民图》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此次有幸来汉展出。陈丹青曾评价《流民图》是绝响。
1937年北平刚刚经历了七七事变。在蒋兆和北平的家中,他满脑子都是中华大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痛苦场景,种种不平与愤懑使蒋兆和产生了构思创作《流民图》的强烈冲动……这是话剧《蒋兆和》的一个场景。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蒋兆和的画笔下,从来只有衣衫褴褛的穷人。
1998年2月18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捐赠仪式,艺术巨匠蒋兆和的夫人萧琼,将收藏了50余年的鸿篇巨制《流民图》捐献给国家。82岁高龄的她深情回忆:“我认识蒋兆和就是从认识《流民图》开始。1943年,《流民图》在沦陷区北平太庙展出时,它强烈的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我……”
蒋兆和先生曾说:“知我者不多,爱我者甚少,识吾画者皆是天下之穷人,唯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蒋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渴望,陈丹青称:“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画,是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网、时刻新闻客户端联合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共和国记忆》专栏,通过系统梳理和全面展示文学、音乐、美术等三个领域的优秀作品,勾勒出文艺领域经典作品衔尾相随、绵延而来的繁盛景象,使人们在重温那些经典作品的同时,也重温那些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踏歌图》马远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
【艺火传薪·纪念蒋兆和诞辰120周年】 作者:刘曦林(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安慧(艺术学博士)20世纪初期,在救亡图存的浪潮里,蒋兆和(1904-1986)是一位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精于人物画,承前启后地开创了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新纪元。
1、《踏歌图》/马远: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图上半部分是山水畫,图下半部分實際上是以南方風俗為題材的作品。它的上半部描繪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現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區外雨後天晴的景色。馬遠的《踏歌图》是中國繪畫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卢明,1983年生于青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博士研究生在读。元代夏文彦《图画宝鉴》卷三评北宋僧人仲仁画:“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