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一起被称为“五大圣人”。《曾子圣迹图》介绍了曾子降生、出薪于野、雪阻操琴、之楚拜师、君子之学、美食孝亲等著名的生平事迹。
文/田怀友 曾子 曾子(前505~前432)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早期儒家传统尊“劳心”贱“劳力”,孔子在回应“樊迟请学稼”时表示:“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焉用稼?”孟子提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
早期儒家传统尊“劳心”贱“劳力”,孔子在回应“樊迟请学稼”时表示:“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焉用稼?”孟子提出:“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9月19日,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民生微实事”的重点环节,“国学经典”——曾子文化系列活动在新桥曾氏大宗祠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现场邀请了深圳知名藏书家及传统文化研究、推广学者郭方龙作现场演讲,新桥小学24名学生代表进行汇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