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晔有一阵子,家里新添的大米里混了些细沙,每每做饭必挑拣半天。父亲知道后,便送我们一柄葫芦瓢淘米。拿着这柄葫芦瓢,往昔父亲种葫芦的景象浮现在我眼前。葫芦开白花,和梨花一样雪白雪白。花谢,结出可爱的小葫芦。刚结出的葫芦,表面上有层细绒,像婴儿脸上的绒毛。
磕着瓢沿,白色粉条根根从瓢里探进滚沸锅里,转成一圈一圈,渐渐呈出半透明状。随即,75岁的倪百林捞起锅中的粉条,梳理成条后放进啤酒水里,片刻间再捞起来,粉条就像窗帘似的,被搭在长竿上,“嘿,小子们,这就是粉条子了,知道不?”
80年代的老物件,应该是70-80后的记忆了,真的好怀念,小时候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陪着小伙伴一起疯闹的日子,我的童年不像现在这么多吃的喝的玩的看的,但真的真的一点也不孤单,一点也不无趣,好想回到过去!
就拿60后来说吧,那时候的肉是几分钱一斤,蔬菜基本上是自家种,能吃饱饭就等于过上了小康,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从交通上来说过去交通的道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下雨天泥泞不堪,即便如此该种地还是种地,想要把生活过好是每个村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