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在一场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表示,要在新加坡加大汉语的普及力度。“两代人之后,汉语将成为我们的母语。”那时的李光耀,很明显对汉语在新加坡的推广非常有信心。一部分国人对这个消息感到高兴,毕竟,能看到别国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大家都知道,台湾和大陆有很多用词不同。比如说大陆的自行车,台湾叫脚踏车。大陆的地铁,台湾叫捷运。大陆的软件,台湾叫软体,等等。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同样有这个现象,比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语。新马华语可以看作是一体,因为这两个国家原本也是一体。
新加坡华人人口将近280万,占全国总人口74%以上,是大中华地区外唯一的华人主体国家。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大部分人来新加坡的中国人都是通过宗亲关系相互推荐,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算高,没有一技之长,且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只能通过宗亲力量抱团取暖,逐步形成了各种小圈子。
新加坡华人讲华语,英文也讲,遇到华语不会说的词的时候,他们一般用英文带过,中老年的新加坡人爱讲华文,也爱读华文报,青少年则相反,现在80%以上的新加坡家长都是同自己的孩子讲英文,中小学生之间几乎都讲英文。
如果是东大:不是解决不了,我们要想办法,找抓手,抓重点,是我们都在努力,但是需要时间,事在人为,我们领导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并不是说我想解决就能解决的,这个东西很复杂,但是我们还是努力的在找解决的办法,如果我们不想解决,肯定也不会在这和你说这么多东西,你先回去等消息,等我们开会商量一下解决方案,分析一下可行性,如果真的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肯定是会去努力解决的。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小国家,新加坡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总人口约560万,其中华人就占了74%,不过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新加坡华人超过了7成以上,为什么他们反而将英语定为了国语,难道国民们不反对吗?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在马来西亚的重重逼迫之下,被迫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建国之初,新加坡境内一切事物都纷乱不堪,一切经济政治制度的推行都那么棘手。因为新加坡的国民并非土生土长,绝大多数国民皆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后代,其中有百分之七八十就是中国人。
都说新加坡是研究人类语言融合的典型案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在新加坡融合产生了两种独具特色的“方言”:singlish和新加坡华语。提到singlish,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在英语的发音下,采用中文的语法思维,再融入福建话、广东话、马来语等大杂烩,可以说十分接地气了!
突然,原本该播放新闻的广播突然播放了一则爆炸性消息,“我,李光耀,以新加坡总理的名义,代表新加坡人民与政府,宣布从1965年8月9日起,在自由、正义、公平的原则下,新加坡将永远是一个自主、独立与民主的国家,在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社会里,誓将永远为人民大众谋求幸福和快乐。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是华人,另外还有印度人和马来人。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开国元首李光耀祖籍中国广东,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华人,按说接下来将汉语作为新加坡国语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李光耀却坚决拒绝这样做,这究竟是为何呢?
中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东南亚的城邦小国,它建国只有几十年,却从贫瘠之地跃升成为了发达国家,该国大多数国民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它就是新加坡,它也是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以华人为主体族群的国家,当地华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了四分之三,在新加坡街头,至今也随处可见中文标识,只不过,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与通用语言,却是英语,中文在新加坡被称作是华语,虽然也是四大官方语言之一,但地位上并不如英语,不过要好于马来语跟泰米尔语。